“减”出乡村新气象——宁陵县推动基层治理增效赋能纪实
春暖花开,梨乡宁陵处处萌动生机。4月9日,在宁陵县石桥镇孙迁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张山峰正在运用数字化平台处理群众诉求。
“过去光填表报材料就占去大半时间,现在工作群精简了78%,挂牌规范了,考核更务实,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服务群众上。”张山峰的感慨,折射出宁陵县基层减负带来的深刻变化。
近年来,宁陵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决策部署,创新构建目标、事项、程序、精力、考核“五维治理”体系,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全县文件会议总量同比下降67%,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压减72%,清理规范各类标牌1597块,干部作风持续转变,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6.8%,走出了一条具有宁陵特色的基层减负增效新路径。
拆解“文山会海” 让实干导向立起来
“周例会变月调度,文件通过政务平台流转,腾出时间走访群众,解决民生问题。”在城郊乡胡二庄村走访时,乡干部于政权的公文包悄然“瘦身”:往年这个时候下乡,至少要装3本会议记录,如今只需带着民情日记本。于政权的经历,是宁陵县整治“文山会海”的缩影。
建立“三审三控”机制,对会议文件实行议题审核、规模控制、效果评估。创新“1+N”会议模式,将专题会议合并召开,推广现场办公会、田间调度会。数据显示,全县会议时长平均缩短35%,文件流转效率提升57%,县级议事协调机构从190个精简至24个。
厘清权责边界 让治理效能强起来
在阳驿镇便民服务中心,新设置的属地管理责任清单展板格外醒目。该镇党委书记孔伟介绍,实现属地管理事项,构建起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依法保障的基层管理体制,能有效解决县乡在履职过程中的推诿扯皮和问责对象界定问题。
按照“能并则并、能减则减”要求,该县全面排查村级组织承担事项、工作台账等职责事项清单,将需要村级组织落实的工作提前谋划部署,整合优化为“一张表”,实现“工作调度一体化”。与此同时,宁陵县对事项清单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巡察和准入机制,实现村级“大瘦身”。
数字赋能流程再造 让基层运转快起来
推动“数字化”减负,宁陵县让基层车轻马壮、尽职履责。
该县通过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严格按《宁陵县规范使用网络工作群切实减轻“指尖负担”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对全县公务微信工作群规范管理。同时,制订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规范管理工作方案,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账号“僵尸化”“空壳化”等问题,督促各级党政机关开展清理整治,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数字化治理体系。
严管厚爱相结合 让干部劲头足起来
4月9日,在石桥镇政府,组织委员彭丹凤正在更新干部成长档案。据其介绍:“县里出台借调管理‘八个严禁’,年轻干部培养更有连续性。”
该县严格实行乡镇编制“专编专用”,定期调度乡镇空编情况并督促补充,从严开展乡镇借调人员清理规范,同步建立乡镇干部借调备案机制。目前,6名借调人员已全部回乡开展工作,让基层成为干部成长的“练兵场”。
针对基层干部“疲于应付”问题,宁陵县打出组合拳:规范政务App,整治“僵尸群”56个;建立容错纠错正负面清单;设立基层减负观察员机制,聘请28名代表开展常态化监督。
考核指挥棒转向 让干事激情燃起来
去年年底,在宁陵县各乡镇年度考核现场,不见了厚厚的台账资料,取而代之的是项目工地的现场画面、民生实事办理的百姓口碑。这种以日常动态掌握代替年底突击检查、运用“四不两直”等方式掌握真实情况的考核方式,被乡村干部称为“无痕考核”。
宁陵县创新“三考三不考”评价机制:考实绩不考痕迹、考群众满意度不考材料厚度、考日常积累不考突击应付。通过持续优化考核方式,引导县直各部门在调研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时,把评价工作做在日常。
随着减负措施落地见效,宁陵县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持续高涨。今年以来,创建“五星”支部10个,化解信访积案25件。
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刘馨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