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农业芯 绘出好丰景
◀商丘市国营民权农场负责人(中)和技术人员在查看小麦分蘖情况。
▶商丘市国营民权农场三分场的职工在为小麦喷施叶面肥。
▲商丘市国营民权农场三分场的职工在农技人员(右一)的指导下进行飞防。
和风吹麦浪,麦田春管忙。草长莺飞的4月,商丘市国营民权农场三分场的田野里绿波翻涌,生机无限。
4月8日,在商丘市国营民权农场三分场小麦优质高产示范田里,5架无人机组成的“作战团队”腾空而起,一飞冲天,正在有条不紊地执行精准飞防作业,智能传感器实时回传墒情数据,这片镶嵌在黄河故道的国家级原种繁育基地,正用用科技密码破译丰收基因。
在示范田地头,民权农场第三分场副场长宋长洲,这名52岁的“老农场”,黝黑的脸上记载了他在这块沃土上奋战25个春秋的沧桑。提起科技投入的产出比,他深有感触地说:“眼下,我们正与北京十方集团的技术人员做生物菌剂喷洒小麦试验。该菌剂通过无人机或人工喷雾,可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分蘖率,配套‘锌铜大师’微量元素肥,增强小麦抗病、抗虫、抗倒伏的能力,不仅提高了小麦的品质,而且可增产10%以上,亩均增收超200元。”
强国必强农,强农必强粮。站在地头的商丘市国营民权农场党委书记、场长祝学强站位高远、思路清晰,作为国营农场,必须在“强农强粮”上当先锋、打头阵、作示范。去年以来,该农场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技平台,积极推进小麦、花生、玉米等新品种的繁育、推广和试验,为农业“芯片”发挥更大作用、产生更高效益打好坚实基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农业的新质生产力。”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种业的核心地位。祝学强表示:“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我们始终将种业生产作为农场主责主业的重中之重,致力于为全省及豫鲁苏皖交界地区提供更多更优的种子。”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作物原种场,国营民权农场在良种繁育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着力量。
商丘市国营民权农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腹地,土壤疏松,地势平坦,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农场人因地制宜,淤地繁育小麦,沙地繁育花生,建成国家级农作物原种场,承担原种繁育、生产、提纯、复壮任务,以及国家和省市新品种试验、示范与科研工作。
商丘市国营民权农场高级农艺师陈先锋介绍,依托商丘市国营民权农场三分场资源、技术等优势,设立种子繁育基地,实现合作共赢,让农场增收,让农民受益,让农业增效。商丘市国营民权农场五分场场长、花生育种专家王永良说:“眼下,我们拥有自研、自育、自产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4个和即将在农业农村部登记下发证书的新品种3个。我们配备了先进的种子生产线、现代化的检测中心与完善的仓储设施,生产的种子纯度高、品相好、质量稳定,在豫鲁苏皖交界地区享有盛誉。”
从治沙改土到智慧育种,从传统耕作到数字农业,商丘市国营民权农场七秩耕耘的蜕变之路,正是中国种业振兴在大田生产中的生动诠释。在这片被科技重新定义的土地上,新一代农场人正以“芯”为笔,在希望的田野上续写强农强粮的新篇章。
“为了发挥种子这个农业‘芯片’的更大潜能,我们依托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作物原种场优势,继续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的深度合作,准备与三分场所在地民权县林七镇联手打造‘种子小镇’,进一步扩大良种繁育面积,发挥好民权农场在良种繁育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更好的良种辐射到全国大地,不断让种子‘芯片’助力农业快速腾飞。”展望农场的未来,祝学强说。
文图 记者 闫鹏亮 常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