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七旬老人生命垂危 RICU医护团队成功抢救

2025-04-07 01:28:35 京九晚报

  2月23日,71岁的韩士久因胸椎骨肉瘤术后突发严重并发症,从郑州一家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被紧急转入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面对多系统危重病情,RICU医护团队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充满温度的人文关怀,给这名生命垂危的老人点亮了希望之光。

  韩士久入院时神志清醒却精神萎靡,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低,口唇与四肢明显紫绀,呼吸费力,咳嗽无力,喉部痰鸣音不断。检查显示其存在肺部重症感染、Ⅰ型呼吸衰竭,同时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高血压及胸椎骨肉瘤病史。RICU主任医师韦安猛判定:患者痰液黏稠难以咳出,随时可能因痰栓窒息危及生命,加之深静脉血栓存在肺栓塞风险,治疗需分秒必争。随后,他与医师李向向及整个医疗团队迅速制订了个性化方案:通过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清除气道阻塞,同步启动抗凝治疗化解血栓危机,辅以心脏及下肢超声动态监测。针对老人恶性肿瘤导致的免疫力低下,治疗团队精准调整抗感染策略,护理团队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每个环节都关乎生死,我们必须做到快、准、稳。”韦安猛目光坚定。

  在呼吸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对心理安全需求也更高。在治疗关键阶段,护理团队成为患者最坚强的心理支柱。护士长牛瑞兰、高婧每日带领团队为韩士久进行精细化气道管理,指导按需吸痰。在治疗中的痛苦时刻,她们总是握着老人的手,轻声鼓励:“我们要坚强,一起加油,每多努力一步,就能更接近康复的曙光。”责任护士刘欣发现老人因长期卧床情绪低落,便在治疗间隙讲述康复病例,以激励老人。责任护士陈静思则对老人嘘寒问暖,逐渐缓解了老人的焦虑情绪。护理团队的精心治疗和人性化沟通,使老人从最初的抗拒治疗转为主动配合,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

  经过10多天的不懈努力,医护团队通过精准的呼吸支持和严密的并发症防控,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韩士久的血氧饱和度回升到95%以上,心率和血压趋于平稳。

  这名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展示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多学科危重症综合救治方面的强大实力,更体现了“生命至上”的医者情怀。目前,韩士久已经平安出院并继续接受康复治疗,RICU医护团队仍在持续跟踪其后续治疗,为生命护航的故事也在不断更新……

本报融媒体记者 戚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