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3月28日,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接连出席两场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两次讲话,一次面向民营企业,一次面向外资企业,传递鲜明信息。置身会场,暖意融融。放眼中国,东风浩荡。
01
“点赞”贡献
3月28日,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一组数字:“外资企业贡献了中国1/3的进出口、1/4的工业增加值、1/7的税收,创造了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
这一幕让人联想起,总书记曾对另一组数字“如数家珍”:“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在一个多月前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总书记充分肯定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总书记首先谈的是“外资企业在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书记用三个“重要参与者”作出评价: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
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功不可没。
在这两次讲话中,总书记在肯定贡献的同时,让广大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吃下安心谋发展的“定心丸”。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
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总书记重申,“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02
坚定信心
在202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分析:“纵观全球,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把吸引和利用外资作为重大国策,招商引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面对激烈竞争,外资何以选择中国?这次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总书记在讲话的第二部分着重谈到,“中国将长期成为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
总书记从“事业舞台大,市场前景广,政策预期稳,安全形势好”等方面详解这一片“沃土”。他说,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国际工商界代表在会场上的发言,也呼应了总书记的论断。他们表示,在保护主义加剧背景下,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成为确定性的绿洲和投资兴业的热土。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