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发展 “菏”力奋进
——商丘菏泽打造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新典范
商丘站北广场。记者 魏文慧 摄
菏泽西交通枢纽。菏泽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保珠 摄
河南福田智蓝新能源汽车项目。记者 崔坤 摄
虞城县乔治白服饰有限公司。记者 崔 坤 摄
巨野港区万丰作业区。菏泽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保珠 摄
东明石化。菏泽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保珠 摄
正值春花烂漫时,风吹故道两岸香。
这两岸,南侧是商丘,北侧是菏泽。
3月28日,商丘市学习考察团来到“邻家”菏泽,认真学习菏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先进做法,以加强区域协调联动和对接合作,共同落实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打造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新典范。
商丘与菏泽,一个是河南东大门,一个是山东西大门。近年来,两地携手共进,在协同争取政策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完成多项合作,在产业协同、交通衔接、文旅融合等领域取得了丰硕合作成果。
行政边界不再是发展边界,“好邻居”成为“一家亲”。
“一都四乡” 声名远扬
说起菏泽,人们肯定会想到牡丹。
菏泽古称曹州,是中国牡丹之都和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传说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黄河文化、水浒文化、牡丹文化等交相辉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居全国地级市前列。这里,物产资源丰茂,是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境内煤炭储量超100亿吨,石油、天然气、岩盐、地热等资源丰富。这里,区位条件优越,地处山东西南部,与苏、豫、皖三省接壤,航道、高铁、机场相继开通运营,全国性“水陆空”立体交通新枢纽初具雏形,是山东向中西部地区延伸腹地、拓展市场的桥头堡。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菏泽视察,勉励菏泽“只要好好努力,长期坚持,相信菏泽一定会后来居上。”极大鼓舞了菏泽上下加快赶超的信心和斗志。
近年来,菏泽市紧紧围绕“后来居上”目标,干成了一批夯基垒台、蓄势聚能的大事要事,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聚力培优塑强10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形成13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东明石化从地方“小炼油”成长为石化领军企业,位居全国企业500强第177位;构建了涵盖药品研发、中间体、原料药、制剂、医疗器械的全产业链,形成了以现代医药港为龙头、四个专业园区为支撑的“一港四园”协同发展格局;曹县汉服年销售额突破120亿元,成为全国首批、山东省唯一农村电商领跑县……
2013至2024年,该市生产总值从2075亿元增长到4803亿元、年均可比增长7.3%,在全国地级市GDP排名由86位上升到66位、提升20个位次。
虽经千年风雨,总会如期绽放——牡丹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早已深深刻在了菏泽人的骨子里,让菏泽在久远的历史和现代的大潮中,始终昂首挺立、散发芬芳。
以邻为师 可以行远
商丘与菏泽,地相邻、文相通,产业发展亦有着深厚的协作基础与广阔的合作空间。
步入中油燃料烯烃新材料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放眼望去,高塔林立、管网密布。“我们这个项目总投资116亿元,是菏泽市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高端制造业项目。”项目负责人介绍说,项目建成后,生产的高端聚烯烃等新型功能材料,可实现原料“邻墙供应”、产品“就地入链”。
在菏泽走一走、看一看,我们可以了解到:天厚5G新材料产业园内,具有完备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产品,可实现电子材料一站式服务;精进电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产业基地自主研发的一体化电驱动总成生产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提升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总成系统领域自主可控和创新发展能力;山东二叶制药有限公司可年产3亿支青霉素类无菌粉针剂及500吨青霉素类无菌原料药,16个制剂品种占全国市场五分之一以上;e裳小镇·曹县数字经济产业园自投入运营以来已入驻企业114家,带动就业1.6万余人,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助力……
在菏泽停一停、想一想,我们可以认识到:菏泽市坚持绿色化、低碳化、高效化方向,推动了高端化工产业提质扩能;用市场化理念打造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加快了生物医药产业延链强链;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集中签约,实现了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深入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推动了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实施重点企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科技创新成效持续彰显;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奏响领导包保、企业吹哨、“三亮”专题行动“三部曲”,市场活力不断迸发,其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视野格局,抢抓机遇、壮大产业的有力举措和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值得我市认真学习借鉴。
当前,我市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了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超百亿的产业集群,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总量跨越式发展;菏泽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谋划打造了10条重点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具有菏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两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携手发展正当时。
与邻为亲 共赢未来
商丘与菏泽处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要战略叠加之地。近年来,两市不断加强对接沟通,共同推进务实合作,在产业协同、交通衔接、文旅融合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3年12月,商丘、菏泽等市检察机关建立黄河故道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跨省级区域协作工作机制,为黄河故道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2024年3月,商丘、菏泽两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同签署跨省行政边界地区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协议。
2024年4月,商丘、菏泽、聊城公共资源交易部门协同建立跨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合作机制,推进信息、场所、专家等资源共享。
2025年3月,商丘、菏泽等市签订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减少群众办证的时间和交通成本。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谋划“十五五”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商丘和菏泽将共同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携手抓好黄河故道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谋划推动更多跨省域、跨区域、跨流域的重大项目;共同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携手当好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联动互通的通道支点;共同推动交通互联互通,携手加快推进雄商高铁、沿黄高速、单县—永城高速等项目建设;共同推动产业协作,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产业,推动产业链跨区域补链、延链、强链;共同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文化资源利用、文旅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携手并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开启双城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
记者 祁博 刁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