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车间托起群众家门口的幸福
3月26日,记者走进梁园区双八镇和刘口镇的帮扶车间,近距离感受这些“致富工坊”给村民带来的生活巨变。
在梁园区双八镇徐庄村700余平方米的帮扶车间里,各式各样的木材被分门别类堆在一起。河南工匠工坊家具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忙着切割、打磨、组装,一件件精致的衣柜、沙发、橱柜在他们手中“诞生”。负责人曹元杰告诉记者,车间自2017年12月投产以来,已吸纳10余名村民就业,其中包括两名残疾人。“帮扶车间的房租不贵,一年只需要两万多块钱,减轻了我的创业压力。我们做的是全屋定制家具的代加工,虽然规模不大,但订单一直很稳定,省内省外的客户都有。”曹元杰说。
而在双八镇殷庄村还有一个帮扶车间,这里生产的是文化教具器材。自2019年建成后一直稳定生产,给周边的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在梁园区刘口镇当店王村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的帮扶车间内,景象更加壮观:100多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忙碌,裁剪、缝纫、熨烫、质检、包装……这里生产的服装将漂洋过海,出现在美国、智利、秘鲁等国的商场里。“我们去年8月份投产,一年预计生产300多万件服装,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政府提供的帮扶车间租金价格不高,周边的工人吃苦耐劳,这样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很有信心。”河南福昂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王银平自豪地说。
采访中,60多岁的孙秀真正仔细剪着线头,她说:“我家就住在旁边孙堂村,这把年纪了还能挣钱,活又不累,心里高兴着呢!”“我天天把孙子送到学校再来干活,下午还不耽误接孙子,一天能挣百十来块钱。”旁边的孙素梅老人说。
记者看到,在这里务工的大多是附近村的妇女,车间一派和谐景象。“我们车间的熟练工每人每月最多时可拿到8000多元工资,平均下来每人每月也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帮扶车间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益,还让留守妇女有了稳定收入,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缓解。”王银平说。
“目前,全区建成使用的帮扶车间23个,用于服装、板材和食品的代加工,有效带动了脱贫人口的增收。”梁园区乡村振兴局局长杨权威告诉记者,这些车间虽然规模不大,但就像毛细血管一样,把致富机会输送到乡村的每个角落。今年,全区还会规划一批新的帮扶车间,让这里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造血机”,开启农村居民的“致富之门”。
(图为群众在帮扶车间忙碌。本报融媒体记者 戚丹青 摄)
本报融媒体记者 徐莹 戚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