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网 >>教育 >>教育资讯 >>

高中双休新政下的教育转型

2025-03-28 03:23:01 来源:商丘日报

  本期话题:一所高中的家长群里,最近关于双休的话题讨论得分外热烈。有家长发问:“双休是好事还是坏事?每周孩子都回家,大家有啥好办法吗?”一位家长接话:“是啊,每周孩子都少学两天,高考时肯定要吃亏啊!”有的家长则很淡定:“双休就双休呗,大不了把孩子送到补习班继续学习。”……没有家长谈及国家促进“双减”和双休的目的与意义,更没有家长顾及孩子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以及孩子因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与亚健康状态。

  杰说家教:高中双休政策刚落地,“补习班”就被焦虑的父母们反复提及。家长群里,“补习班”“升学率”等词汇如同跳动的焦虑符号,将整个群聊框染成了压抑的暗红色。这种集体性教育焦虑,正将无数家庭的双休时光异化为第二课堂。

  从“双减”到双休,国家关乎未来人才的战略已开始布局。“双减”和双休的目的在于减轻学生负担,回归教育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而一些家长还停留在“分数至上”的时代,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懵然不知。

  最近,北京中考取消“小四门”与长沙中招改革相继冲上热搜。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旭认为,从表层来看,中考考试科目“瘦身”旨在减少机械记忆类科目分值,优化学习效率,培养学科思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对这些科目的探索兴趣。从更深层来看,本次改革并非考试形式的调整,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从“分数至上”转向“全面发展”,从“应试内卷”转向“素养培育”。

  2025年的春天注定将被载入史册,高中双休等一系列教育政策的改革体现出国家教育战略的系统性转向,从工业化时代的“流水线教育”转向了数字时代的“创新教育”。

  顺应教育潮流,家长亟需建立全新的“教育认知”。具备全新认知的家长可借鉴北京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发的“三维评估模型”:横轴关注知识掌握度,纵轴测量思维迁移力,Z轴考察创新潜能。在这种立体视角下,孩子周末结伴来一次博物馆深度游,远比刷几套试卷更能提升历史素养。

  郑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干部培训中心特聘教授邵红卫认为,双休后,学生只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减少了无效学习时间,还可以提高成绩。他介绍了“四象限时间管理方法”“三段式思维提升预习方法”“黄金三分笔记法”等,掌握这些方法,能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挤出时间发展孩子的特长和兴趣。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朝阳区一所中学的周姓班主任就不主张学生刷题,他担忧刷题过多,有的学生会形成思维惯性,和目前大考时的情境化命题不合拍,因为情境化命题考验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的敏捷度和活跃度。他还建议控制学生的作业量,让学生能在晚上十点前休息。

  “双减”和双休的全面落地会让家长们明白:未来教育的竞争,不再是知识存量的比拼,而是思维质量的较量。那些在周末走进科技馆、投身社会实践、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孩子,正在积累看不见的“素养存款”;而最好的补习班不在题海战术里,而在亲子的陪伴中,在生命的律动里。

  《杰说家教》栏目垂询电话:0370-2616006

  手机:13849660198(微信同号),欢迎网友提供话题,参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