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商丘要闻

文明浸润城乡 新风温暖万家

商丘市“文明新风进万家”主题活动纪实

2025-03-27 07:02:12 来源:商丘日报

  仲春时节,漫步商丘,花红柳绿,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公共秩序井然有序,志愿服务温暖人心,文明之花在这座城市处处绽放。自今年2月5日至28日,商丘市开展的“文明新风进万家”主题活动,如同一股春风,吹遍城乡大地,让商丘焕发出全新的文明风貌。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我市以“文明新风进万家”为主旋律,以市民素质提升、城乡环境改善、公共秩序优化、窗口服务提质四大工程为抓手,高位统筹、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绘就了一幅“文明浸润城乡、新风温暖万家”的生动画卷。

  高位推动聚合力

  构建全域文明矩阵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场需要凝聚各方力量的全民行动。商丘市委、市政府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充分发挥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的关键作用。2月6日,我市召开专题部署会,《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详细规划了八大攻坚领域,犹如一张清晰的作战图,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随着“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县区主责、群众参与”四级联动机制建立,织密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网络。城管、交警、农业农村等12个重点部门迅速响应,组建专项攻坚队,针对城市管理、交通秩序、乡村环境等重点领域开展集中攻坚。

  在活动期间,各级领导深入一线,现场协调解决问题86个,以“头雁效应”激发了全域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

  全域联动展新貌

  刷新城乡文明颜值

  在“文明新风进万家”主题活动中,我市坚持城乡统筹,全方位提升城市和乡村的文明形象,让文明的光彩照亮每一个角落。

  夜幕降临,2560盏景观灯亮起,将夜空装点得如梦如幻,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城市,治理工作精耕细作。1.2万台次环卫机械轰鸣作业,对城市进行深度清洁,连每一处卫生死角都不放过,让城市肌理焕然一新。完成1383平方米车、人行道“微创手术”,修复路面坑洼,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我市还创新“门前三包”数字化管理模式,3万余家商户实现“一店一码”动态监管,商户们自觉维护门前环境卫生和秩序,城市管理更加高效便捷。交警部门推出“首违免罚”柔性执法,1.1万起轻微交通违法获教育放行,既维护了交通秩序,又体现了人性化关怀,让城市治理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梁园区刘口镇打造“文明乡风示范带”,培育“乡村名嘴”宣讲队,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宣传文明知识,让文明新风吹进田间地头。全市乡村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突破口,农业农村部门发动群众清理河道垃圾20.9吨,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积极推动“美丽庭院”示范户建设,农家小院变得整洁美观,充满生活气息。创新“党建+积分制”管理模式,将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纳入村规民约,村民通过参与文明实践活动获得积分,在“文明银行”兑换生活用品,极大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窗口服务是城市文明的重要展示窗口。市行政审批局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设置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厅,方便市民随时办事。推出“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将多个关联事项整合办理,大大节省了办事时间。创新“局长走流程”工作机制,228名部门负责人化身“窗口服务员”,亲身体验办事流程,发现并优化事项706项。组建“红马甲”帮办代办队,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32次,政务服务满意度达98.7%,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文明培育润无声

  激活城市文明基因

  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我市实施“文明细胞工程”,让文明理念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126名邮政揽投员担任“文明宣传员”,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通过36万次入户投递,将文明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每一封邮件都承载着一份文明的嘱托,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文明的熏陶。

  近来,市直、睢阳区、民权县等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观影活动,共同观看影片《哪吒2》,以暖心礼遇致敬身边榜样。

  据统计,我市累计举办“商丘好人”故事会21场,讲述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感人故事,礼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320人次,在全社会营造了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让好人精神蔚然成风。

  在“商丘好人”爱心早餐点,身穿红马甲的义工用爱与坚守迎来每个黎明。建行商丘分行的党员志愿者、商丘市新城实验小学古城校区的师生代表、商丘工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等长期坚持来这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据统计,我市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实践活动,万余名师生参与文明交通宣传活动,孩子们向市民宣传交通规则,带动家庭文明素养整体提升。全市百余家单位积极响应市委社会工作部通过“云端+实地”矩阵发布的倡议书,80万人次参与志愿活动,形成“人人都是创建主角”的生动局面。

  长效建设谋长远

  书写文明时代答卷

  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市构建月度活动开展模式,推动文明主题活动常态进行,让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创新“活动+”融合模式,推出“文明集市”“文明夜市”等特色品牌,将文明实践与市民的休闲娱乐相结合。在“文明集市”上,既有文明知识的宣传展示,又有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售卖,让市民在购物娱乐的同时,接受文明的洗礼,让文明实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自从咱村有了积分兑换,俺家的香皂、洗衣液、卫生纸等生活日用品都没有买过。”近日,睢阳区闫集镇刘关庙村村民汪显峰说。睢阳区试点“文明积分超市”,将志愿服务、垃圾分类等行为转化为可兑换的“文明币”,市民凭借“文明币”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形成“我参与、我受益”的良性循环。

  如今的商丘,文明新风已化作城市发展的强劲动能:主次干道清爽整洁,背街小巷焕发新颜,乡村田野绿意盎然,窗口服务温暖贴心。这座千年古城正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画笔,在新时代的画卷上续写着“人民至上”的生动注脚。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让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为现代化商丘建设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本报融媒体记者 吴海良 通讯员 朱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