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向新疆、山东学什么|豫观察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河南省委书记、省长带队,外出学习考察。
这次,目的地是山东。
就在几天前,河南省党政代表团,刚远赴新疆考察学习归来。
新疆和山东,一个在中国最西边,一个在中国的最东边。河南省主要领导带队,前往两地考察学习,自然瞅准省之大事。
河南向新疆、山东学什么?背后又有哪些深层次的考量呢?
01
为什么要向新疆、山东学习
从中国最西到最东,不到10天时间里,河南两次开展跨省考察学习活动。
从时间看,这两次活动,都集中在周末;从行程看,考察地点安排得很紧凑。从姿态看,河南的身段,放得很低。
新疆、山东,为什么会成为河南的学习对象?借用孔子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先说山东,河南和山东这俩老邻居,虽然一个靠内陆、一个临大海,但都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还都自带“文化大省”光环。
不过,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GDP总量已经逼近10万亿大关。而同样作为经济大省的河南,则是刚跨过6万亿台阶。
差距背后,山东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上确实跑得更快。比如这次河南重点考察的山东重工、浪潮集团(搞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科技巨头)、海尔集团(智能家电扛把子),都是山东转型的“尖子生”。
河南到山东的考察学习,说白了就是学习“山东经验”。
再看新疆,虽然地处偏远、工业底子薄,但人家有两大绝活:能源资源开发和对外开放。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新疆更是实现了从“边远之地”变为“核心之区”,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就是典型例子。
河南去新疆,学的就是怎么把“开放牌”打得更好。
简单来说,河南这趟“取经路”,就是既要学山东的“产业升级秘籍”,又要学新疆的“开放经验包”,顺便给自己“照照镜子”——哪儿不足,赶紧补!
02
河南东奔西走背后藏着大棋局
从边疆到沿海,这两场考察学习活动,看似地域跨度大,实则暗含一个主线:对标学习先进发展模式,向东向西拓展开放纵深。
在山东考察学习期间,河南明确了学习要点:想问题之高站位、谋发展之大格局、抓改革之强力度!
而这,同样是河南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这是每个省份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不同省区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之一。
简单点说,就是各地不能光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得站在全国大局里谋发展。
这就不得不说,河南跨省(区)考察学习活动的另一个目的:深化与新疆、山东的合作。
放眼全国版图,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个个国家战略,就如同一个个齿轮,驱动着中国经济巨轮滚滚向前。
如何将这些齿轮咬合在一起,一起转动?
河南,就是那个“关键齿轮”。
处于地理C位的河南,在区域战略的宏阔布局中,位于关键节点和枢纽位置,又是多个国家战略的叠加交汇处。特殊的区位优势,再加上经济大省这个身份,河南自然就有了这个特殊的使命。
也只有河南,能有这样的战略地位和使命担当。
作为经济大省,河南肩负着挑大梁的重任,需要思考的,不仅包括如何站上更高台阶,如何辐射带动周边,更是题中之义。
不管是与新疆加强产业互补合作,还是与山东深化省际联动发展,河南的目标只有一个,在国家重大战略中,寻找“河南之为”的更大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