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救结合 提升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能力
3月25日,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2024年,我市通过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灾害风险过程管控、做好灾情管理和救灾救助等措施,坚持防救结合,提升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能力。
在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方面,市应急管理局整合设立商丘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拟定工作规则,优化成员单位,建立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抗震救灾专项工作机制。坚持“预”字当先,编制防汛应急“四化”(规范化、模块化、标准化、常态化)工作手册。严格落实行政责任,对防汛相关责任人进行公示。
为加强灾害风险过程管控,2024年,市应急管理局发布各类监测预警、防范通知、风险提示770余期。开展风险研判37次,启动防汛四级响应3次、三级响应2次、二级响应1次,抗旱响应1次,雨雪冰冻响应2次。排查整治自然灾害风险隐患433处,应对低温雨雪过程3次、强降雨过程7轮、台风“格美”“贝碧嘉”考验及6月份旱情。争取防灾减灾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支持基层受灾地区抢险救援、农田水系连通、沟渠疏浚排涝。组织开展“夏病冬治”,督促水利、城管、气象、电力、通信等部门完成河道治理、水闸除险加固、城镇雨污管网改建等项目建设29个。
与此同时,为做好灾情管理和救灾救助,市应急管理局强化涉灾部门灾情会商,完成1次雪灾、2次洪涝灾害的灾情核查统计上报任务。组织开展受灾群众救助工作,累计转移安置群众1.83万人,发放救灾补助资金271.8万元、应急救助物资3.873万件(套)。积极组织倒损居民住房安全鉴定,有序开展因灾倒损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争取中央和省级灾后恢复重建补助资金340.4万元。争取并落实中央自然灾害救助资金1.74亿元,救助因灾致冬春临时生活困难群众108.84万人,资金量位居全省第二,为我市应急系统成立以来落实资金最多的一年;在争取上级救助资金基础上,市级积极配套棉被褥、棉大衣、棉衣裤等应急救灾物资3万件,救助款物已于春节前全部发放到受灾困难群众手中。
此外,市应急管理局持续做好应急管理宣传工作。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宣讲、教育课和研讨学习交流等活动2983场,培训12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焦群众身边的安全问题,打造消防、电力、燃气、地震科普体验馆,向公众普及常用应急安全科普知识,约10万人参加学习。制作公益宣传片《路》广泛播放,开办《畅通道、保安全》专题节目,举办第六届“应急杯”科普短视频征集活动。持续开展应急宣传教育“五进”活动。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以各种方式开展安全生产、防火、防汛、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逃生避险等应急安全知识宣传。累计开展现场集中宣传活动40余场次、知识科普讲座60余场次。统筹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做好应急管理社会宣传。
记者 翟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