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转变,买卖闲置物品的人越来越多,二手交易成了一种时尚的潮流生活方式,相关网络二手交易市场逐渐火爆。
大学生张露露是位摄影爱好者,大三时想入手一部新照相机,囊中羞涩的她选择在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卖出自己原有的照相机,又加了一些钱买了一部新相机。这对“学生党”而言十分“友好”,张露露直言:“以后换设备还会考虑二手平台。”
当记者询问有过购买二手商品经历的消费者时,他们的回答都提到了“便宜”。“拿奢侈品来说,专卖店动辄卖几万元的,在二手平台,即便是全新,价格也得‘腰斩’。”张露露告诉记者,除了便宜外,寻找喜欢的商品也是一大原因。
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这种绿色的消费、生活新方式,他们把囤积的护肤品、闲置的小家电,还有消费升级替换下的数码产品等旧物“断舍离”,既能避免浪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回本”。
“一开始出于好奇,就把一套不适合自己的化妆品‘挂’到了网上。很快就有买家来联系,双方协商好价格之后又通过物流公司发货,后续很顺利。”从事房地产销售工作的李晓梦告诉记者,目前她已经卖出10多件物品。近年来,像李晓梦这样尝试二手交易平台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以闲鱼、转转等为代表的一批在线二手交易平台快速发展。记者登录闲鱼、转转等线上二手闲置交易平台发现,二手商品琳琅满目,从化妆品、高档手机、电动自行车、大屏幕电视机,到榨汁机、巧克力礼盒等,一应俱全。
在二手商品交易红火的背后,也有一些陷阱需要市民规避。记者在一家二手商品交易平台看到,点开商品交易界面就能看到交易须知,提示消费者“买前了解退货规则”,其中明确“发货后不支持无理由退货”。这一规定并非个例,由于二手商品难以界定且行业门槛较低,许多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和卖家都不支持无理由退货,客观上提升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
专家建议,消费者购买二手商品要通过平台指定的正规支付途径支付货款,保存好相关的证据材料。在发生纠纷后,及时通过调解、投诉、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权。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应当强化责任意识,重视资质审核,完善交易规则,净化发布内容,严把质量关,提供售后服务,积极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