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某某文化公司的沈某,感谢你们以最快速度推动各项流程,你们的专业和效率,让我在立案后第九天就收到了执行款。”近日,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收到一封当事人的感谢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法院高效执行的感激之情。
这起案件源于一起广告合同纠纷案件,被执行人李某拖欠沈某公司广告宣传款,经商丘仲裁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李某半年内分5次偿还10万元欠款及仲裁费8350元。若李某未按协议还款,沈某有权向李某追索剩余未支付欠款及违约金6万元。但还剩2万元李某迟迟不归还,沈某申请执行。
为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后,案件执行新增初次接待程序。沈某向该案件的初次接待专员张曼吐槽:“我们两家一直有合作,并且一直合作顺利,但这次合作,我多次催要且申请仲裁,还剩2万元广告费,李某迟迟不支付给我。”
在倾听沈某的吐槽后,张曼一步步与沈某沟通,了解清楚案件的来龙去脉。沈某表示,如果李某尽快还款,在违约金方面可以进行减免。经过初次接待,案件的执行走向逐渐清晰,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经执行网络查控系统查控,发现李某名下账户仅冻结801.95元,案件一度陷入无钱可执的困境。但法官并未放弃,利用法院“一张网”办公办案系统的关联案件功能,发现李某在梁园区人民法院另有5起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案件,其中一起案件已足额冻结6万余元。
这一发现为案件的突破提供了关键线索。法官以此为突破口,电话联系李某,告知其沈某已作出让步,且法院已最大程度为其争取减免所有违约金,李某只需履行剩余2万元和8350元仲裁费即可。同时,向李某明确表示,如果3日内不履行义务,法院将以协议上标明的88350元为限,向梁园区人民法院下发协助、扣留提取通知书,冻结的6万余元将悉数划归沈某。李某权衡利弊后,最终主动履行了剩余广告款及仲裁费。从立案到执行完毕,此案仅用了9天就圆满解决。
此次高效执结得益于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通过“一张网”系统的关联案件功能和履约能力分析功能,法官能够快速掌握双方当事人的涉案信息,精准制定执行策略,极大提升了执行效率。该院执行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两级法院执行局将以科技赋能提升执行效能,发挥大数据优势,充分运用关联案件功能,整合辖区内同一被执行人的案件,集中由户籍所在地或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执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