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商丘市新时代好少年周书妤

眼中有光 心中有爱

2025-03-20 00:17:46 京九晚报

  今年15岁的周书妤是民权高中一年级学生,从小受妈妈——“中国好人”王智慧的影响,走上公益路,积极传播正能量。周书妤把自己心爱的玩具送给困境小朋友,端午节为敬老院的老人送粽子,节假日跟着妈妈去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捡拾垃圾……别看年龄小,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有9年之久,先后被评为“商丘市新时代好少年”“民权县三好学生”。她是怎样走上公益之路的,成长历程中又有哪些难忘的故事?3月11日,记者对她进行了深入采访。

  献爱心传递温暖

  2021年,刚上初一的周书妤发现班里同学佳佳(化名)因沟通障碍常被孤立,便主动申请成为她的“结对伙伴”。经了解得知,佳佳的母亲因病离世,对她影响很大,紧张、恐惧的情绪让她自闭。周书妤便向身为心理健康教师的妈妈请教与佳佳相处的方法。在妈妈的专业指导下,她每天陪佳佳上学放学,课间陪她一起做游戏、画画,周末邀请她到家里玩,一起感受家的温暖,用耐心和笑容逐渐打开佳佳的心扉。如今,佳佳跟她一样成为一名高中生,变得阳光开朗,青春飞扬。有了和佳佳相处的经历,周书妤产生了一个想法——向班主任申请在班级角落设置匿名倾诉信箱,让同学们将自己的心事或困扰写下来。她利用课间时间做班级“心理观察员”,累计帮助94位同学解决烦恼,成功干预6起校园欺凌事件。这个方法被校内其他班级纷纷效仿,有效为同学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生活上对困境儿童帮扶,也是周书妤常做的一件事。小区里有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放学后在小区里打打闹闹,常破坏公物、绿植等,也常有小孩子因创伤发生矛盾。周书妤便自告奋勇把这些孩子组织起来,让这些孩子跟自己一起读书、学习。陈怡静就是其中的一位。陈怡静的父母各自再婚,她和哥哥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周书妤拿出自己的零花钱给陈怡静购置学习用品,过年时给她买新衣服,并陪她做游戏和户外活动……每次见面,她都被陈怡静紧紧地搂着,久久不松开。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跟爸爸妈妈一起做公益是周书妤的假日日常。去图书馆做志愿者,去敬老院做义工,为孤寡老人表演文艺节目……她也会主动去擦拭小区或广场上的健身器材、垃圾桶,整理路边共享单车,为文明城创建助力。“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权县建有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这里风光旖旎,水鸟云集……”做黄河湿地讲解员是周书妤最开心的一件事。每逢寒暑假,她便穿上志愿者马甲,去黄河湿地公园做志愿服务活动,向游客发放宣传材料,讲解青头潜鸭相关知识,与志愿者们一起捡拾垃圾。

  “来到这里,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非常解压,看到野生水鸟的物种越来越多,特别是湿地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说青头潜鸭的数量越来越多,我就为家乡的生态美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是湿地保护志愿服务队的队员而成就感十足。”提及湿地保护志愿服务,周书妤滔滔不绝。

  校园互助先锋

  期中考试后,回班拿饭卡的周书妤发现同学婷婷(化名)在座位上哭泣,还边哭边捶打自己。她赶忙上前制止,了解得知婷婷这次又没考好。婷婷每天埋头学习,非常刻苦,可是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心里很苦恼,觉得对不起自己的父母,更怀疑自己的智商有问题。这件事令周书妤沉思很久。在深入交谈中,周书妤发现婷婷对自己要求很严,总是刷一些超难度的题。于是,周书妤产生了一个想法,联合班级各科优秀同学,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外活动时间跟同学交流,并制作思维导图相互分享,一对一结对帮扶同学,主动为班级成绩落后的同学补课。

  了解到一些农村学校课外读物缺乏,她带头并号召同学们将自己读过的课外书捐出来。经过多日努力,周书妤和同学们将800余册图书捐赠给农村偏远学校。她和还同学们一起将穿小的衣服捐助给困境儿童,积极带动大家一起做志愿服务。

  在向上向善向美的奔赴中,因为事迹突出,周书妤先后被评为商丘市“新时代好少年”、民权县“三好学生”,在商丘市教体局举办的“寻访红色足迹”征文中获得特等奖,并在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周书妤用行动证明,助人为乐不仅是传统美德,更是新时代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她的故事启示我们:真正的“好少年”既能成就自我,更能温暖他人,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文/图 本报融媒体记者 吴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