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收下这份“运动处方”

慢性病患者也能科学运动

2025-03-19 07:41:47 京九晚报

  春季,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大自然仿佛被重新唤醒,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不仅能让身体更健康,还能为生活增添活力。如今,“运动是良医”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运动促进健康已成为社会共识。那么,慢性病患者究竟该如何科学锻炼呢?商丘市中医院外一科主治医师邢飞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的建议——

  糖尿病患者:

  在安全范围内合理运动

  邢飞说,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有氧运动来促进体内多余糖原的消耗,从而有效控制体重,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有研究发现,运动能够增加糖的利用,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快步走,其降糖效果相当于体内胰岛素的2个单位。

  但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安全范围内运动。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项目。心肺耐力差的患者,可进行游泳、快步走、划船机等有氧运动,以此锻炼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差的患者在进行有氧运动的基础上,可选择利用弹力带、小哑铃等器械进行抗阻运动。运动量要适宜。邢飞建议,糖尿病患者一周至少进行5天运动,可以安排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隔一天交叉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身体逐步适应运动强度。比如刚开始运动时,每次运动时间可控制在20分钟左右,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增强,再逐渐增加到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心脑血管病患者:

  谨慎运动并及时监测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在急性发作期是绝对不能进行运动的,但在慢性期,适当运动对病情改善有积极作用,尤其是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邢飞提醒,如果患者存在血管狭窄问题且未做心脏支架手术,在服药保守治疗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运动强度,并且随时进行监测,以防在运动中出现心绞痛、心梗等严重情况。

  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的患者,应选择安全系数更高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骑自行车等,也可以进行一些局部的肌肉力量训练。在身体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量。

  冠心病患者本身存在心血管问题,要避免举重、杠铃等增加腹内压的运动,同时也不建议做头朝下的运动。在进行抗阻运动时,一定要“配合呼吸”,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以此缓解胸腔压力,避免因胸腔压力变化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高血压患者:

  留意运动细节

  邢飞说,规律的有氧运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血压。但高血压患者在运动时需要格外注意诸多事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每次运动前,高血压患者都要测量血压,若血压值偏高或偏低,处于不稳定状态,就不宜进行运动。只有通过规律服药、合理调整饮食、充分休息等方式将血压控制达标后,才可以开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血压监测,必要时及时就医。

  总之,不同类型的慢病患者在运动时都有各自的注意要点。慢病患者在制订运动计划前,最好咨询医生,结合自身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控制好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真正通过运动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在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或停止运动。

本报融媒体记者 宋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