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期发布的《全国成年、老年及青少年肥胖防控行动方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面对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达50.7%的严峻现状,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体重超标人群为数不少
3月17日一早,在梁园区一所小学门前,小学生陆续步入校园,在他们中间,不时可以看到体重超标的学生出现。
“我的孩子12岁,体重就已经超过我的体重了。”送孩子上学的宋女士说,他的孩子自幼儿园时候体重就偏重,喜爱吃炸鸡柳、炸鸡块及汉堡、比萨等高热量的食品。进入小学后,又不爱运动,现在体重已经60多公斤了。
张先生是一名上班族,他说,因为每天上班都坐在电脑前,运动量非常少,近年来的体重也在不断增加。“因为经常与朋友一起聚餐,而且很少进行体育运动,去年发现血压、血脂、胆固醇等多项指标都超标了。”张先生说,他的朋友和同事里,与他情况大致相同的不在少数。
运动减肥要注重科学
“前年夏天,我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极限减肥,效果还是不错的。”“80后”的朱先生说,他的体重接近150公斤,此前曾经进行了持续几个月的减肥计划,每天基本上只吃红薯和玉米,每天晚上去日月湖绕湖徒步走,“一夏天瘦了25公斤,当时感觉很好,但没有坚持,在停止节食和运动之后,体重反弹了。”
与朱先生存在不同的是,市民耿先生在减肥时基本没有控制饮食,采取了“狂暴”运动的方式。“我会去健身房里锻炼或夜跑。”耿先生说,以晚饭后的夜跑为例,只要不出现雨雪天气,他基本都要夜跑20公里以上。
虽然耿先生采取了超大运动量的锻炼方式,但在减轻体重方面却并没有取得实效。
就此,河南省太极拳协会副会长、商丘市太极拳协会会长、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孙红亭指出,对于减重和健康方面的体育运动,要注意方法与方式,尤其要做到适量与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持之以恒。”孙红亭说,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应该采取不同强度的锻炼方式,老年人不适合强度较大的运动方式,可以进行太极拳、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广场健身操舞等项目的锻炼。
肥胖危害不可小觑
“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主要易引发的疾病包括代谢类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骼关节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并会导致癌症风险升高。”商丘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家民告诉记者,尤其是因为肥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病,往往是紧急送往急诊科的病患,“肥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容易突然发病,并对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
“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库,更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过度脂肪堆积会释放炎性因子,破坏胰岛素敏感性,引发连锁病理反应。”张家民说,医学研究表明,肥胖会通过代谢紊乱、炎症反应等机制影响全身器官功能,“肥胖人群冠心病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至3倍,脂肪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梗、脑卒中等急症。”
张家民提醒,部分BMI正常人群可能存在内脏脂肪超标(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这类“隐性肥胖”同样危险。建议成年人每年检测血脂、肝功及空腹血糖,肥胖儿童每半年进行视力筛查(近视与肥胖存在共同风险因素)。
国家教你正确减肥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中提到: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减重期间应少吃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点、糖果、肥肉等高能量食物(高能量食物通常是指提供400kcal/100g以上能量的食物)。减重期间饮食要清淡,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烹调油不超过20g—25g,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减重期间应严格限制饮酒。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kcal能量,远高于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值。
除了饮食方面以外,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以及久坐的静态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进行150分钟—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5天—7天,至少隔天运动1次,抗阻运动每周2天—3天,隔天1次,每次10分钟—20分钟,每周通过运动消耗能量2000kcal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