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应该放在冷冻区的火腿肠,被拿到牛奶区来了。”3月15日,在南京路一大型超市内,理货员刘女士在清理冷柜时发现了被错放在隔壁牛奶销售区的一包火腿肠。刘女士对记者说,像这种顾客乱摆乱放商品的现象在超市里已经司空见惯。
超市自选式的开放购物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令人遗憾的是,一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既给其他消费者带去了困扰,也增加了超市的管理负担。
记者在该超市看到,一名推着购物车的年轻女子将购物车中的一瓶洗发水拿出来反复翻看后,随手放在了一旁放毛巾的货架上;一个小男孩把自己爱吃的、爱玩的都放进购物车内,而推车的妈妈则是一边走一边趁孩子不注意,又悄悄将孩子挑选的那些零食、玩具放到其他货柜上。
超市导购员孙女士对此也很无奈:“每种商品都有固定的摆放区域。顾客如果随便乱放,工作人员就得再放回原位,给我们增加不少工作量。”孙女士说,速冻、熟食类食品被随意乱放,一旦不能及时回收,很容易导致食品变质,影响再次销售。
记者走访市区几家超市发现,商品“乱入”的现象随处可见:饼干“跑”到了啤酒的促销货架上,已称重的散装糖果和面包“躺”在了洗浴用品的货架上,饮料出现在文具区……
此外,记者了解到,很多超市虽然设有专门“孤品放置区”。但是图“方便、快捷”的市民,很少特意去把不愿要的商品放回原来位置,有的超市后来就干脆不再设“孤儿箱”,只能被动地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收孤”。
“以前自己在购物的时候也存在不文明行为。”消费者贾女士告诉记者,有时买散装食品没注意价格,等称完重才发现价格超出预算,只好舍弃。如果再拿回原货架,一是麻烦,二是怕导购员不高兴,只好放到其他货架上,“但现在不会了,物归原处是尊重商超人员的工作,也能减少商品损失。”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部分市民表示,自己或多或少有过这种不文明购物的情况,比如有时挑好的东西不想要了,但又不愿意回到原处放下,就直接将东西丢在方便的位置;有时收银台排满了长队,不想等待时,也会随手将商品放下。但大多数市民表示,会将不要的东西放回原处。
采访中,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大家的文明购物意识普遍提高,给我们减轻了不少工作量,也给商超降低了成本损失,不过,还是有个别不文明行为存在,比如买香蕉、芒果等水果时喜欢‘捏捏生熟’,这样就会导致一部分水果因为品相不佳难以售出。所以,市民文明购物习惯的普遍养成和商超文明购物氛围的全面形成,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