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台方案为物流“减负” 16条举措打造全国物流降本增效先行区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周茜
打造物流产业发展“高地”、物流成本“洼地”,河南又有了新动作。
3月1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河南省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进行介绍和解读。
物流“减负”的16条措施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单位研究起草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打造全国物流降本增效先行区的目标。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万战伟介绍,此次《实施方案》的起草紧扣“三个结合”,将国家要求和河南实际结合,注重立足当前和放眼长远结合,注重统筹推进和试点带动结合,统筹发改、交通、税务、金融等领域任务举措,提出在多式联运、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枢纽经济先行区、启运港退税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力争在物流细分领域降本增效上打造一批“国家样板”。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实施方案》创新提出降低物流体系运行、资源配置、协同组织、技术升级和企业经营等“五个成本”,聚焦行业反映集中、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近期物流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性提出16条措施。
8个城市的10个物流枢纽纳入国家规划
目前,郑州、洛阳等8个城市的10个物流枢纽纳入国家规划,总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6位,其中,7个物流枢纽获批纳入国家建设名单、总量居全国第5位。
同时,河南率先开展省级物流枢纽布局建设,围绕中心城市和部分县(市)培育认定了30个区域物流枢纽。围绕着枢纽设施成网,河南组建了全国首个省级物流枢纽(园区)联盟,推动联盟企业联合开展招商、竞争性谈判。
在标志性、牵引性项目建设上,河南建成投用郑州机场三期北货运区、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等项目,高标准启动中国邮政航空枢纽、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周口港200万标箱码头等建设
近年来,周口市积极挖掘内河航运的潜力,将其作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周口港已成为河南省乃至淮河流域规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内河港口,累计开通18条国内集装箱航线和14条国际集装箱航线。
谈及下一步计划,周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梁建松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周口港200万标箱码头、疏港铁路、智慧航运中心三大标志性工程建设,构建周口“公铁水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塑造枢纽经济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