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 正文

睢阳区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2025-03-14 02:56:51 商丘日报


村民在勒马镇共富工坊忙碌。

临河店镇美丽乡村一角。

       3月12日,睢阳区郭村镇西李村共富工坊藤编加工点里,随着一根根藤条在几名女工的手中上下翻飞,经由穿、插、弯、折、压、挑等多个动作,一个个藤编产品逐渐成形。

  “藤编技术不复杂、上手快,工作时间灵活,可以带回家加工,方便顾家又能挣钱,很多不能出门打工的妇女和老年人都愿意干。”西李村党支部书记刘海告诉记者,“按件计酬,多劳多得,手快的每月收入4000多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两年,睢阳区聚力聚焦乡村振兴“1+3”重点工作(“1”是坚持以“五星”支部创建引领乡村振兴,“3”是产业发展和回归经济、人居环境改善及和美乡村建设、镇区管理),把共富工坊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以党建联建机制为抓手,通过建设园区、做强龙头、补齐链条、精准招商“四轮驱动”,大力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力促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截至目前,全区已发展共富工坊1269家、分散加工点5175个,带动就业6.7万人,人均年收入3.55万元,形成“人人有活干、家家有收入、村村有活力”的新气象。

  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睢阳区将锚定省委“四高四争先”战略,落实市委“1+9”行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切实抓好乡村振兴“1+3”重点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上,睢阳区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质量推进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实施水系连通攻坚行动,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5亿斤以上,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同时,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围绕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足做好“土特产”文章,叫响冯桥红薯、娄店芦笋、勒马花生等38个“国字号”品牌农产品,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力争今年新增品牌农产品2个以上,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夯实根基。

  作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经济发展平台的重要载体,发展壮大镇域经济至关重要。睢阳区将运用全局思维,抢抓政策机遇,积极编制镇区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利用乡镇建设用地资源,深化镇区产能融合发展。实施“龙头企业在城区、规上企业在镇区、加工组装在农村”的共富工坊企业生产布局,持续完善镇区水电气暖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冯桥户外服装、路河童装、郭村藤编、坞墙户外用品、高辛饰品加工、毛堌堆休闲服饰6个产业特色小镇,加速形成富民强村产业链。

  睢阳区既是中心城区,又是农业大区。今年,睢阳区将继续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和城乡产业的对接合作,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以城市管理理念治理镇区,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分类推进乡村建设片区化、组团化发展,打造闫集、冯桥、毛堌堆、路河、李口5个镇16个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试点,加快23个农村公益性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并完成造林650亩,建成“千村增绿”村庄23个。加快省道317、神火大道下穿连霍高速等交通项目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80公里,改造危桥40座以上,形成覆盖全域“七横七纵”交通路网体系,推动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镇延伸覆盖。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睢阳区还将以“德润睢阳”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创建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文明创建、文明培育与文明实践,并把移风易俗作为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广泛开展“乡村光荣榜”“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以及各种文化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树新规、易旧俗,育新风、展新貌,持续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不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文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