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夏邑县第十一小学的校门口,4名同学刚踏进校园大门,听到国歌响起,立刻停下脚步向国旗敬礼。直到国歌结束,他们才匆匆跑向操场。
当天早上8时,伴随着清脆的铃声,全校师生整齐列队,准备迎接庄严的升旗仪式。就在这时,4名同学气喘吁吁往校园跑,就在他们刚刚踏进校园大门的那一刻,雄壮的国歌声响起。他们立即停下脚步,面向国旗方向,行了标准的少先队礼。
这一幕被二年级数学教师蔡培用手机记录了下来。镜头中,有3名同学在大门的右侧,1名同学在左侧,与学校大门背景墙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相辉映。蔡培说:“孩子的行为完全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没有任何人提醒。这就是我们学校‘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最好体现。”
“这4名同学平时就是班里的‘小雷锋’。”三年级(6)班班主任屈倩倩说:“马启夏、史雪琦经常主动帮助同学,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实践活动,今天的举动,正是他们品德的自然流露。”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责任。他们虽然迟到了,却给我们上了一堂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升旗仪式结束后,全校师生为这4名同学送上了热烈的掌声。校长陈凤涛在国旗下讲话中表扬了他们。“国歌响起要立即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和敬少先队礼,这是学校对全体学生的日常教育和基本要求。其实,不仅仅是今天画面中的学生会这样,学校每一名学生听到国歌时都会这样。”陈凤涛说。
“看到他们的举动,我特别感动。”五年级学生张浩然说,“以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这感人的一幕很快在校园里传开,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这4名同学为榜样。
近年来,夏邑县第十一小学积极推进“五育融合”教育模式,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学校不仅开设了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还组织了红领巾志愿服务队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家国情怀。
“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灌输,而在于唤醒。”陈凤涛表示,“这4名同学的行为,正是我们作为一名老师最希望看到的。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