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九十九岁老夫妻的故事

一生风雨兼程 晚年诗书相伴

2025-03-14 00:42:36 京九晚报


当年的学生去看望刘华明(后排右四)时的合影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宛如闪耀的星辰,照亮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刘华明和寇素真,这对携手走过近80年岁月的夫妻,他们的人生经历,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史诗,记录着时代的沧桑巨变,也展现了平凡人生活中的坚韧与幸福。

01乱世结缘 别样婚途

1926年,刘华明和寇素真分别降临人间,彼时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军阀混战,民生凋敝,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两个在不同角落诞生的生命,日后会紧紧相依,共同走过漫长的岁月。

刘华明自幼勤奋好学,对知识充满渴望。到了求学的年纪,他努力读书,一路读到高中。1948年,解放战争硝烟弥漫,解放军包围了宿县(今安徽省宿州市),刘华明所在的学校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不得不提前结束学业。这段经历,让刘华明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生活的无常,但也磨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曙光初照大地,人们的生活开始慢慢走向新的篇章。经媒妁之言,刘华明和寇素真定下了农历七月十六的婚期。这本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然而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个玩笑。就在婚期将至时,刘华明69岁的爷爷不幸去世,按照当时的规矩,老人下葬一个月内不能举行婚礼。无奈之下,刘华明和寇素真没有举办盛大的婚礼,寇素真连象征着幸福的花轿都没坐,只是来到婆家后,简单地磕了头、拜了堂,便正式成家。虽然婚礼简单,但两人的感情却在这平凡的开端中,悄然生根发芽。

02教育之路 默默耕耘

婚后的生活并不轻松,但刘华明和寇素真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1951年,命运的转折降临。刘华明被推荐去学校教书,这本是一个施展才华的好机会,可校长初见他时,却因为他相貌普通、身材矮小,怀疑他没有真才实学,只安排他教低年级。

面对校长的质疑,刘华明没有气馁,他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在教学过程中,他兢兢业业,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学生身上。他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耐心的教导,让学生们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后来,他教小学毕业班,11名学生就有9名考上中学。这个成绩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让其他老师对他刮目相看。

刘华明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不断追求进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后来,他转到另一所学校任教,在他的教导下,毕业班60多名学生有50多名考上初中,只有七八名同学没考上。每次去领通知书时,他手中总是一大摞,而其他学校却寥寥无几,这让同行们羡慕不已。凭借着出色的教学成绩,刘华明后来担任了永城高庄中学的校长。在校长的岗位上,他依然以身作则,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17年,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为他颁发了“乡村学校从教30年”荣誉证书,这是对他多年教育工作的高度认可和肯定。这份荣誉,不仅是他个人的骄傲,也是他和寇素真共同的荣耀。

03生活磨难 携手共度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刘华明和寇素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1960年前后的三年困难时期,是他们记忆中最黑暗的日子。那时,物资极度匮乏,人们每天都在饥饿中挣扎。刘华明每天都饿着肚子去上课。然而,即使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人性的善良依然闪耀着光芒。他的一个学生,因为姐姐是钢铁连的连长,生活条件相对好一些,便每天偷偷往他办公室抽屉里放一个馍。这个小小的举动,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温暖了刘华明的心,也让他的日子稍微好过了一些。但遗憾的是,他的母亲还是在这个时期因为饥饿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紧接着,“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许多人在这场运动中遭受了磨难。刘华明深知其中的危险,他谨言慎行,充分发挥自己写字又好又快的特长,负责抄写大字报。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谨慎,他幸运地度过了这段艰难时期。

04老有所乐 幸福晚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华明和寇素真的生活也逐渐迎来了曙光。儿女们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茁壮成长,各自成家立业后都非常孝顺。老两口常年和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寇素真性格内向,喜欢安静地坐着,享受着生活的宁静。而刘华明则爱好广泛,他一直保持着写字、看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时刻关注着国际、国内大事。他还对诗词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闲暇之余,常常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记者在他家看到,他抄写的本子有厚厚一摞,上面不仅有新闻、诗词,更多的是他对养生知识的积累。这些本子,记录着他的生活点滴,也见证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如今,年近百岁的刘华明依然思维敏捷,对国际大事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当记者问起他对当前中美关系的看法时,他幽默地说道:“特朗普这个熊孩子,他这次一上台就要吞并加拿大、格陵兰岛,要夺走巴拿马运河,还想像以前一样统治世界,这是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帝国主义作风,这样做是不对的,他们低估了中国。”他的话语中,既有对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也饱含着对祖国的坚定信心。

刘华明老先生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老伴寇素真则在旁边专注地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爱意和敬佩。这对百岁夫妻,用他们的一生诠释了爱情的真谛,也展现了幸福晚年的美好模样。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刘华明和寇素真的故事,就像一首悠扬的长歌,温暖而动人。他们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生活的磨难,却始终坚守着对彼此的爱和对生活的希望。他们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中国老年人生活的缩影,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见证。愿所有的老人都能像刘华明和寇素真那样,拥有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文/图 本报融媒体记者 朱传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