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场高规格对话释放出什么信号?丨大象时政+聊会儿
注意到了吗,在全国两会闭幕后,河南省级党政“一把手”并没有立刻离京,而是接连与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自然资源部等国家部委面对面会谈。地方党政大员和部委一把手这4场高规格对话,释放出什么信号?
首先,我们要注意一个时间节点,今年是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年,同时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这时候通过政策协同、资源整合和战略对接来推动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深度衔接至关重要。
回过头看今年年初河南召开的新春第一会——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这是立足河南优势,站位全国高度的一个战略举措,也是河南当前的头等大事。所以部省会谈就是要说清楚河南在干啥、能怎么合作。
其实能感觉到河南这两年“保持一定慌张感”。这种“慌”,不是慌乱,而是对发展机遇的紧迫感。与部委的密集会商,正是河南“借势借力”的关键动作。比如,今年河南计划推动7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体系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量要冲到140万辆,智能工厂覆盖率超80%。与工信部对接,能促进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打实基础。再说交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血脉经络,就是基础设施的高效互联互通。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建设、贾鲁河通航这些大项目都需要交通部的大力支持。还有跟商务部谈自贸区扩区、跨境电商试点,跟自然资源部聊生态修复,件件都是实打实的事。
政策的“精准滴灌”,河南在干什么?我觉得是补短板、提能级,保民生、稳底线,更是主动的“发展突围”。但更关键的是得把今年中央定的发展目标、政策风向、资金投向、工作指向这些“指挥棒”吃透,既要脚下生风抢时间,又要抬起头来看大势,资金往哪流、试点往哪落,河南的步子就得往哪踩实了。毕竟,方向对了,加速才有意义。(史博翰 赵闻 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