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看河南|李成伟代表谈粮食安全
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
饭碗一起端 责任一起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李成伟代表说,这一目标传递出了明确信号,就是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大力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在高起点上完成今年目标,要付出更多努力,采取更扎实有效的举措。”李成伟代表说,要坚持藏粮于地,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护好“饭碗田”。要坚持藏粮于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向科技要产能、要质量、要效益。
“粮食安全不仅是量的保障,更是质的升级。”李成伟代表说,要顺应消费趋势,满足各类农产品有效供给,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方面进一步发力,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连线
粮食一头关系着百姓民生,一头连着国家安全。极端天气频发、国际粮食供应链面临极大不确定性,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长期存在,这要求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这要求各地区都要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无论是主产区,还是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算好长远账,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同时,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健全粮食主产区奖补激励制度,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保护好种粮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饭碗端得更牢。
——李军(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常钦张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