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河南新闻

全国政协常委张震宇:河南企业的“新质发展”可聚焦三大方向

2025-03-06 10:27:45 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张震宇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吴军

人工智能时代,河南企业发展的“新质密码”是什么?未来又该往哪方面努力?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顶端新闻·河南商报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常委、河南省委主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

“新质密码”在于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突破

顶端新闻:在您看来,河南企业的“新质密码”是什么?未来在哪些行业还可以重点关注?

张震宇:河南企业的“新质密码”在于走出一条“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突破”的双向发力之路。近年来,河南紧盯高质量发展目标,一方面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工业投资增速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布局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推动一批科研平台加速转化,形成许多新的增长极。

未来河南需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先进制造业升级,依托宇通、比亚迪等链主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产业迈向高端化;二是数字经济与服务业创新,发挥跨境电商“源头工厂”和胖东来等新服务模式优势,激活银发经济、直播经济等消费潜力;三是绿色转型与农业现代化,通过抽水蓄能电站、中原农谷等工程,统筹能源结构优化与粮食安全保障。此外,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拓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贸模式,将为河南打开更广发展空间。

河南用智能化让产品“会思考”,用精细化让技术“有温度”

顶端新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新质生产力不断实现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您曾在企业任职,能否举一两个您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

张震宇:我在企业和科技部门工作多年,感触最深的是河南企业“从硬到软、从大到精”的转型故事。

比如,宇通客车从“造车”到“智行服务”的跨越。几年前我去宇通调研时,他们刚启动新能源转型,工程师们还在为电池低温性能发愁。但企业没有止步于“把车造出来”,而是联合中科院团队攻关,不仅研发出零下30℃续航不衰减的“极寒电池”,还率先将L4级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到公交场景。

更让我欣慰的是,郑州的自动驾驶公交专线成了“城市温度”的体现,高精度定位和车路协同实现车门与站台对齐,方便老人孩子一步上车。

这些案例背后,是河南企业对“中国质造”的深刻理解:用智能化让产品“会思考”,用精细化让技术“有温度”,本质上都是对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准应答。

AI不是替代思考,而是拓展履职的“云端智囊”

顶端新闻: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当下热点。您使用过DeepSeek吗?都问过DeepSeek哪些问题?

张震宇:DeepSeek这类人工智能工具确实为参政议政提供了新视角。经过不断摸索,我已经习惯于在工作生活中使用豆包、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为我出谋划策。我认为AI不是替代思考,而是拓展履职的“云端智囊”,关键要把技术洞察与实地调研相结合,让议政建言更接“地气”。

我曾使用DeepSeek分析“AI+文旅”如何助力河南打造文化强省的问题,它建议通过虚拟数字人讲解、遗址数字化复原等方式创新文化传播,这与我们推动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建设不谋而合。

未来,我将继续探索AI在履职中的应用场景,例如模拟政策实施效果、智能分析社情民意等,让科技与中原沃土更深交融。

期待青年企业家能在人工智能等新赛道勇闯“无人区”

顶端新闻:青年企业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主力军,他们常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敢于尝试新技术、新模式。请您谈一谈对新生代企业家的寄语、期望?

张震宇:青年企业家是时代浪潮的弄潮儿,期待他们在人工智能、绿色经济等新赛道勇闯“无人区”,用硬核科技突破产业边界。既要保持敏锐嗅觉与战略定力,在数字经济中锻造核心竞争力,更要带着中国智慧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向世界展现东方商业文明的新范式。

希望他们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大局,用商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环保事业,让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同频共振。国家正构建更包容的创新生态,为实干者护航。相信他们既能抓住科技革命机遇,也能在风浪中校准航向,用青春书写中国商业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