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县> 正文

“六个围绕”促“六城”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5-03-04 03:04:16 商丘日报

  虞城县高新区产业园工厂一角。     谢卫勋 摄  虞城县筑润集团。     贾 震 摄

  “虞城县高质量发展大会给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这次大会确立的目标,以县委提出的‘六个围绕’促‘六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3月3日,虞城县镇里堌乡党委书记常立杰说。

  日前,虞城县召开了全县高质量发展大会,总结了2024年全县各项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表彰了先进,并部署今年的重点工作。全县上下聚焦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按照确定的目标,抓好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推进“六个围绕”,全面加快“一核三区六城”建设(即建设“河南强县、中原新城”;构建产业发展先行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宜业宜居生态区;打造“产业新城”“振兴新城”“创新新城”“活力新城”“宜居新城”“幸福新城”)。

  围绕传统产业补短板、提存量,加快产业新城建设。做强传统产业。重点围绕打造五金工量具、食品加工“一主一副”产业链,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擦亮虞城五金工量具品牌;依托商东食品工业园,加大旗舰型食品企业招引力度,打造产业链完整融合、供应链协同集聚的食品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建设。高效用好新能源装备绿色产业链群、冷链食品绿色产业链的作用,延伸补强上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链和循环技术链。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园区、食品工业园等重点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抢抓“两重”“两新”政策,2025年力争实施“三大改造”企业3家以上,新增智能工厂(车间)2家以上、绿色工厂1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支持乔治白建设省级优秀5G智能场景应用,推动存量设备应换尽换。

  围绕三个平台转产业、增动能,加快创新新城建设。保税物流中心要紧抓对外开放新机遇;电镀产业园要继续完善提升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围绕电镀产业新招引上下游优质配套企业5家以上,新进驻电镀车间20家以上;电商物流产业园要推动圆通豫东区域总部项目、商东分拨中心二期项目加快建设,确保今年10月投产;加快能臣二期建设,力争今年年底投产;加快园区平台扩容;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布局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打造产业创新载体。支持科迪集团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中原食品实验室合作,建设商丘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全力建设商丘市光伏材料中试基地;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5%。

  围绕民生实事解民忧、聚民心,加快宜居新城建设。持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增学位1710个。强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扩建农村中小学14所。完成东明中学建设任务。规划建设城区小学1所,新增学位8220个。完成改扩建县高级中学,新增学位1300个。谋划好2025年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虞舜学校招收七年级学生,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持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饮水安全。加大污水污泥治理力度。持续畅通城乡交通路网。持续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持续提高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围绕深化改革优环境、重服务,加快活力新城建设。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抓产业转移战略机遇,以“一区多园”为主阵地,以整产业链、整产业园区招商为牵引,力争全年引进省外资金110亿元以上。作好项目谋划储备。实行挂图作战,清单化、节点化推进项目建设。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继续引进培育全国范围有影响、有品牌的物流龙头企业,构建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信用建设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载体,积极开展股权融资,着力扩大债权融资,持续壮大国控集团规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成政务服务大厅迁址扩容达标。优化国企债务结构,提高信用评级,加快资产填充,提升国有公司融资能力。

  围绕防范化解风险守底线、保稳定,加快幸福新城建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守耕地红线,全年主粮种植面积保持在222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20亿斤以上。全力化解问题楼盘。守牢财政金融底线。加强政府债务常态化监测,坚决杜绝违规举债。加大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清理力度,加强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监控,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兜牢“三保”底线。推动融资平台转型退出,2025年年底前最多保留一家融资平台,2026年10月底前实现融资平台全部退出。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落细“三管三必须”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全流域水生态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确保5个出境河流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达标。

  围绕基层治理抓党建、促振兴,加快振兴新城建设。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高质量推进村“两委”换届,壮大村集体经济。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以控新治旧、标本兼治、依法治理为要求,以“四治融合”为路径,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推动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政策要求,持续抓牢“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精准落实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积极创建一批“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扎实开展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