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微观察·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
鼓足信心,大显身手
时间:2月17日
日程:民营企业座谈会
一场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
现场的民营企业家,有的抓住时代风口、在新兴产业崭露头角,有的在传统行业深耕细作、创新发展。他们的奋进足迹,生动映照了今日中国民营经济欣欣向荣的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和民营企业家面对面,倾听他们的心声,对民营企业发展提出殷切期望,为的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推动解决民营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鼓励支持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振奋精神、迎难而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信心和发展,是这场座谈会的鲜明主题。
信心来自哪儿?
来自党的理论和实践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这些年,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在夹缝中生存”到“成长在中国希望的田野上”,党的政策的稳定性、一贯性,是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要看到,几十年来,关于对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深刻指出。
就拿跨度十余年的两次三中全会来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论断;到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民营经济又部署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提出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等等,内容丰富而务实。
再看新时代以来的三次党代会,绘蓝图、定目标、明方向,接续关心支持爱护民营企业。党的十八大,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等内容备受瞩目;党的十九大,“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等。这些,无一不是在昭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长久之策,不是权宜之计”。
历史由每一个今天写就。这次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能变,也不会变。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基本的大前提”。
信心来自哪儿?
还来自上下同心的众志成城。
民营企业的发展故事,是亿万人民通过艰苦奋斗实现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的故事。
座谈会上,民营企业家们的自豪、自信溢于言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任正非告诉总书记,我们曾经“缺芯少魂”的忧虑已经减弱了,“我坚信,一个更伟大的中国将加速崛起”。雷军对于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坚信,纵使国际风云变幻,只要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习近平总书记殷殷期许,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指明了奋进方向。
民营企业的体感,反映了营商环境的温度;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影响着民营企业的抉择。民营经济发展新篇章,要靠党委政府、靠民营企业齐心协力去书写。座谈会上,总书记着重强调一个“实”字:“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从承诺到践诺,靠的是一锤锤地“钉钉子”。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14亿多人民有众志成城、滴水穿石的笃行,有破藩篱、优机制、激活力、添动力的勇毅。但首要的,是看准了问题、找准了方向、瞄准堵点痛点而坚定行动、综合施策。习近平总书记就解决民营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条分缕析地梳理。而每一项,如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如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再如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问题,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问题等,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能除病灶,而是需要统筹兼顾、辩证施策。正所谓“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系统集成、协同配合,也是2025年的政策取向。
贯穿其中的法治建设,事关每一个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法治精神是其中应有之义。
“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总书记的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合法权益,强调保护的是合法权益,而不是非法利益;另一个是依法保护,意味着保护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不能搞法外开恩那一套。
平等保护,是法治的核心要义。总书记有的放矢予以强调:“党和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干净干事,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之江新语》有篇文章,《要“干事”,更要“干净”》。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再次谈到同民营企业家“怎么交朋友的事”,强调亲清政商关系。他指出,亲和清本质上就是干事和干净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法治化是现代化的制度特征。无论是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还是此次座谈会释放的政策讯息,桩桩件件在昭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场座谈,一堂“形势与任务”课。
信心,源于道路、成于实践;发展,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植根历史、生发未来。统筹破与立,洞察时与势,把握制与治。落点,就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
“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