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丰富节后生活 远离“空巢综合征”

2025-02-05 00:22:06 商丘网-京九晚报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儿女们纷纷踏上了返回工作岗位的旅程,原本热闹喜庆的家庭氛围迅速冷却下来,留下的是空荡荡的屋子和孤寂的老人,对于很多留守家中的老人来说,眼看着好不容易盼来的儿女又一次离家奔波,屋子里已经不复春节期间的热闹喜庆,心里空落落的感觉通常要持续好长一段时间。商丘市春霖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春霖介绍,其实,这种状态也叫“空巢综合征”。

增加社交

拓宽生活圈 增进人际互动

李春霖说,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团团圆圆,热闹非凡。然而,当节日的喧嚣逐渐散去,儿女们陆续离家,老人们往往要面对突如其来的冷清和孤独。这种从热闹到寂静的巨大反差,往往让老年人难以适应,进而产生心理上的不适。

为了缓解“空巢综合征”,李春霖建议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拓宽自己的生活圈。社区、街道、老年大学等机构,都是老年人社交的好去处。这些地方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活动项目,还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此外,老年人还可以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在奉献中收获快乐和成就感的方式,对于缓解“空巢综合征”有着积极的作用。

发展爱好

让生活更加充实多彩

除了多社交,老年人还可以通过发展自己的爱好,让生活更加充实多彩。无论是书法、绘画、园艺,还是烹饪、旅游、摄影,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可以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家住新城国际的张大爷是一位退休教师,自从儿女离家后,他便开始尝试学习书法。起初,他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书法不仅让他找到了新的乐趣,还让他在书写中体会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如今,张大爷的书法作品已经在社区内小有名气,他还经常参加各种书法展览和交流活动,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家住天明第一城的李大妈则是一位热爱烹饪的老年人。她擅长制作各种家常美食,尤其是节日期间的传统菜肴。为了让自己在节后依然能够享受到烹饪的乐趣,李大妈开始尝试制作一些新的菜品,并将自己的烹饪经验分享给社区的邻居们。通过这种方式,她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还为社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氛围。

科技助力

让距离不再是障碍

在数字化时代,科技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与家人保持联系的方式。视频通话、社交媒体、智能穿戴设备等,都让老年人能够随时随地与家人沟通互动,减少因距离而产生的孤独感。王奶奶家住海亚·金域湾小区,是一位独居老人。自从儿女离家后,她便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每当想念儿女时,她都会通过视频通话与他们聊天,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此外,王奶奶还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生活照片和感悟,与远方的亲朋好友保持联系。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方式,让王奶奶感受到了家人的陪伴与温暖。

儿女关怀

让老人感受到亲情的力量

面对“空巢综合征”这一社会现象,儿女的关怀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子女,应该意识到,春节后的冷清对老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挑战,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和陪伴来渡过这一难关。即使返回到工作岗位,儿女们也应该保持与父母的定期联系,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健康状况,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温暖。同时,鼓励父母参加社区活动或老年兴趣小组,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与外界的联系。

儿女们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父母到自己工作或生活的城市小住一段时间,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的生活氛围,缓解孤独感。此外,还可以考虑为父母聘请家政服务人员或安排邻里互助,以确保他们在生活上的安全和便利。最重要的是,儿女们应该尊重和理解父母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尽量抽出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与他们共度时光,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除了儿女的关怀外,社会层面的支持也是缓解“空巢综合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力度,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养老设施和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和精神慰藉。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走进空巢家庭,为老年人提供陪伴和关爱,帮助他们缓解孤独感和失落感。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爱和关怀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家庭的陪伴,让他们在晚年依然能够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


记者 宋云层 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