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河南新闻

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2025-01-13 11:00:08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赵一帆 刘一洁

农业兴则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则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

连日来,本报记者兵分两路参加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河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田间地头、科研院所、企业工厂,解锁现代农业背后的科技密码,感受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

科技赋能,擘画农业新图景

小猪“上楼”、全屋空气过滤、定制营养餐、智能机器人做管家……内乡县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围绕“种、料、康、养、舍、洁、智”等形成20大核心技术,建设“全屋智能”综合体,让养猪这个“脏活儿累活儿”变成了“科技活儿”。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农业大省、畜牧大省,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黄河之畔,中原农谷“生根发芽”,聚集58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3支科研团队,推动全省小麦制种能力位居全国第一;

洛阳,首个农机行业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落成,洛阳一拖“马力全开”,农业装备加快向“大中小型兼备、绿色高效智能一体”迈进;

河南以全国1/17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超1/4的小麦,2023年全省肉蛋奶产量约1352万吨,生猪净外调量2215万头……这背后,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7%,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8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延链强链,开创产业新高地

1月6日,位于长葛市的河南华昱控股有限公司生鲜肉处理车间里生产正忙。在这里,一头猪从生鲜屠宰到加工成品,时间不超过48小时。高效生产的背后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双轮驱动。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联结模式让原材料的供给和质量得到保障;7个生鲜食品产业园区、3个肉制品综合深加工基地、5个冷链物流园区和1个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为生产、加工、仓储、物流提供全产业链支持。2024年,河南华昱控股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到36亿元,产业链带动就业30万人。

同样的“盛况”也在嵩县城关镇叶岭村“复制”。

年末岁尾,在嵩县城关镇叶岭村丹参种植基地,刚栽植不久的万亩丹参长势喜人。“亩均产量1500公斤,最高亩产2000公斤,一亩地净利润就有4000元。”嵩县城关镇叶岭村党支部书记董广聚说。

为了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2024年10月,嵩县成立叶岭片区万亩丹参产业联合党委,把叶岭村和周边3个乡镇18个行政村近5万亩土地进行整合,打造出全国最大的丹参种植基地。

如今,叶岭村丹参种植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周边北园、朱村、杨岭等村种植丹参,形成20公里丹参产业带,丹参蜂蜜、丹参茶、丹参药膳等产品相继问世。

推动乡村优势特色产业“一群多链、聚链成群”。近年来,我省累计创建9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3个现代农业产业强镇,推动农产品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河南正由“大粮仓”“大厨房”“大餐桌”全面迈向“大市场”。

联农带农,迈向发展新未来

2024年12月28日,走进遂平克明面业有限公司,一阵麦香扑鼻而来。

“我们目前建成16条生产线,都采用了最先进的全封闭无尘新工艺,这些密闭管道就像高速公路用来传输原料,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保障食品安全、卫生。”遂平克明面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吉朝介绍。

食品产业链,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克明面业与100多个合作社签约,在遂平县常庄、和兴、阳丰等乡镇种植优质强筋专用小麦10余万亩,并以高于市场价回购种植户小麦。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位于伏牛山区的栾川县以“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著称,该县依靠秀丽山川,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美丽致富路。

老君山风景区以周边6个村为重点,打造“君山百宿”,让民宿成为旅游的目的地,直接带动2000余人就业。

“栾川印象”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品牌,拥有农业产业化企业13家、生产加工线23条,4大类150余款特色土特产成为热销伴手礼,带动2万余户群众增收。

……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2年超过城镇居民。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88元,同比增长6.4%,增速高出城镇居民2个百分点。

放眼中原大地,农业生产绿色高效、农村产业繁荣发展、农民增收生活美满,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