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河南新闻

央媒观豫丨跟随央视打卡“神都”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千载风华

2025-01-10 19:12:44 来源:央视一套

历史曾在这里数次凝眸,十三朝古都由此鼎立天下。

王都肇始,建中立极。一条中轴线,在这里引领城市规划的变迁。一张“蔡侯纸”,在这里推进中华文明的演进。

河洛之间,八方辐辏。这里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闪光处,是隋唐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的交会点,是新中国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实证地。

国色牡丹,盛世绽放,送给世界繁花似锦。这里是河南洛阳。

河山拱戴的“天下之中”

每天夜幕降临,灯火中的洛阳就成为“公主”与“王子”们竞相奔赴的“神都”。

汉代的曲裾裙、细长眉;魏晋时期的额黄妆;唐代浓艳的花钿、面靥……十三朝古都印记,在一间妆造店中就得到了具体的呈现。

穿一身传统服饰,打卡洛阳的102座博物馆、纪念馆,成为今天来洛阳旅游的首选。

在洛阳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中,人们首先被吸引的,是高达2.8米的古菱齿象化石。大象在洛阳的出现,证实了距今3万~5万年前,河洛地区属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

登临峭壁俯瞰洛阳,地势西高东低。西侧的太行山脉作为二、三级阶梯带的分界线,挡住了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使这里水源充沛。

自西向东流淌的黄河,由山峦冲向平原,带来大量肥沃的土壤,为农耕文明提供持续不断的滋养。地处大山大河夹角下的洛阳盆地“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因此具有了孕育文明、催生都城的独特优势。

如果把洛阳盆地比作手掌,5根手指就代表穿过洛阳盆地的5条主要河流。而洛阳正是那颗被捧在中国版图腹地的掌上明珠。在古代中国,人们一度认为洛阳就是“天下之中”。

上了天的洛阳牡丹

洛阳四季分明,土壤富含锰、铜、锌、钼等微量元素,其中锰的有效态含量是其他地区平均含量的20多倍,可促进牡丹生长,“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有了科学依据。

在洛阳邙山之上,坐落着我国唯一的牡丹基因库。闫三妮和她的同事们借助遗传资源、生物信息和基因数据,已经基本掌握了牡丹育种的“芯片”。

“曾为洛阳花下客”的欧阳修不会想到,如今牡丹已经可以“乘坐”神舟飞船“游历”宇宙。太空育种的黑色系太空牡丹“翰墨丹青”,在2024年初成为牡丹家族的新品种。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十余万产业工人、商业人员,从祖国各地迁移到涧西,创造出多个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这些规整宏大的工业遗产群落,见证了新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至今,洛阳依然是中原地区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观一城文脉,

知古今春秋。

1月10日,央视综合频道(CCTV-1)18:20档,跟随《文脉春秋》打卡“神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