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盛凯
吃播作为一种网络直播形式,本应是展现各地美食文化、分享用餐乐趣的窗口,然而当下吃播领域却乱象丛生。据媒体报道,在“大胃王”吃播潮消失近两年后,网络上又兴起奇葩吃播。从巴掌大的鱼肥油,到树枝一样的茄子秆……主播们越吃越怪,只为引流和卖货。
一些吃播主播为了博眼球、赚流量,不惜突破道德底线,催吐、假吃等行为屡见不鲜。更有甚者,进行暴饮暴食式的吃播,一顿饭摄入远超常人的食物量,这种行为不仅是对食物的浪费,也传递出不健康的饮食观念,误导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吃播乱象的产生,背后有着复杂的利益驱动。一方面,流量至上的观念使得众多主播为了快速获取流量,不惜剑走偏锋,采用极端的方式吸引眼球。部分平台为了追求热度和流量,对吃播内容审核宽松,对一些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为不良吃播提供推荐和流量扶持,给了一些心怀鬼胎的主播可乘之机。
吃播乱象与我国倡导的节约粮食、健康饮食的理念背道而驰,不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在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当下,吃播中的食物浪费行为更是刺痛公众神经。从行业发展角度而言,乱象丛生会破坏吃播行业的生态环境,使真正优质、有价值的吃播内容被淹没,阻碍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众多网友来说,长期接触这类不良内容,会扭曲他们的审美和价值观,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严禁制作、发布、传播宣扬暴饮暴食等浪费食物行为的节目或音视频信息。整治吃播乱象已刻不容缓,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建立健全违规行为的预警、处置机制,对存在催吐、假吃、暴饮暴食等问题的账号坚决予以封禁。同时,平台应积极引导主播创作优质、健康的内容,通过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主播传播美食文化、分享健康饮食知识。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吃播行为的边界和处罚标准,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有力震慑。此外,还需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大众对吃播乱象危害的认识,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审美观念,共同抵制不良吃播内容。
吃播不应成为“吃祸”,整治吃播乱象是一场“攻坚战”,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让吃播回归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真正成为传播美食文化、丰富大众生活的有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