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晓雪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而文化则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它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与时俱进,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赋予起源于其现代意义,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仁爱思想为例,传统的仁爱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在现代社会,这种仁爱精神可以扩展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倡导环保意识,提倡可持续发展,这既是对传统仁爱思想的现代诠释,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与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既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实践检验。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与创新,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华文化,还能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让我们携手前行,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共同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篇章。(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