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跨越20载 漫漫回家路

2024-12-27 01:42:29 京九晚报

  “回来啦,终于回来啦!孩儿啊,这些年你在外面咋过的啊……”12月21日下午5时许,在商丘高铁站出站口,看到外出走失20年的儿子回来了,睢阳区路河镇农民冯德运和妻子、女儿一起,大步向前,拉住儿子的手,一家人激动地抱在一起。前去拉萨接他回家的商丘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及本报记者见证了这感人的一幕,大家无不为他们的团圆而开心。

  来自拉萨市的协查申请

  10多天前,商丘市救助管理站接到拉萨市救助管理站的协查申请,希望帮一位商丘籍男子寻亲。据商丘市救助管理站业务负责同志介绍,当时拉萨方面提供的信息非常少,只有“河南”“周坟”及一张受助人员的照片。但只要有一丝线索,工作人员就不会放弃。为了尽快帮助受助人员找到家人,商丘市救助管理站与各部门联动,第一时间让寻亲小组发布寻亲公告。就这样,寻亲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了起来。

  王曙是湖南省长沙县公安局星沙派出所民警,热衷于“寻人”,被央视公益寻亲《等着我》栏目组授予“王曙寻人工作室”牌匾。为了帮助受助人员寻亲,我市救助管理站委托长期合作的寻亲专家王曙警官锁定我市范围,再次进行人脸比对,识别出这名受助人员与我市睢阳区路河镇的冯某某极为相似。他们又与睢阳区救助管理站、公安机关、乡村干部等反复联系核实,最后基本确定该受助人员为睢阳区路河镇20年前走失的冯某某。

  3500多公里的跨越

  为了让冯某某尽快回到亲人身边,我市救助管理站安排副站长张哲带队,于12月16日晚乘列车前往拉萨接他回家,本报记者全程参与,跟踪采访报道。经过4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3500多公里的跨越,从海拔几十米的豫东平原到海拔几千米的青藏高原,一路风尘仆仆,12月18日下午,一行人抵达雪域圣城拉萨。

  拉萨有“日光城”之称。一下火车,强烈的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头痛头晕,胸闷气短,高原反应随之而来。大家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及时调整,开展工作。在拉萨市救助管理站的积极配合下,我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来到拉萨市精神卫生福利中心看望慰问冯某某,进一步了解他的身体及精神状况,并办理交接手续,做好交接工作。

  据拉萨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丹巴介绍,在山上游逛的冯某某被当地群众发现并报警,10月2日由公安民警送进救助管理站。由于无法提供身份信息,精神异常,疑似精神障碍,冯某某随即被送到拉萨市精神卫生福利中心进行治疗。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冯某某的病情好转。在工作人员的启发下,他陆续提供了“河南”“周坟”等信息。“在信息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商丘市救助管理站做了大量的工作,才得以让这次寻亲成功。”丹巴说。

  这就是责任和坚守

  12月20日上午8时许,拉萨的天刚蒙蒙亮。在商丘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冯某某坐上列车,踏上回家路。

  开始冯某某沉默寡言,很少说话。一路上,无论白天黑夜,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对他细心照顾,帮他提行李、泡方便面,并时刻关注他的身体状况,想方设法与他进行沟通交流,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这关爱像一道阳光照亮了他的心扉,慢慢地,他心情放松了,说出了自己家人的姓名。当问及他这些年的经历时,不知是“断片”了,还是不愿回顾,他又沉默了。

  晚上10时,列车卧铺关灯休息,车厢里一下静了下来。第二天凌晨2时许,记者看到过道里的小凳子上还坐着人,原来是前来接送冯某某的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卢家会。“列车员每走过来一次,都提醒我休息。我也想休息,但该我值班,这里就是我的岗位。”卢家会轻声地说。这就是责任和坚守!对于救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把受助人员安全地送到亲人手中,是他们的工作目标,也是他们必须确保的底线。

  “没想到这么多年了儿子还能回来”

  12月21日下午5时许,刚走出商丘高铁站出站口,冯某某就被前来接他的家人围住。一家人喜极而泣,抱头痛哭。据冯德运介绍,儿子是个木工,在一次事故中受伤,脑子受到刺激。2004年春节过后,正月二十五那天离家出走,以后就没有了消息。20年的漫长等待,对于全家人来说,每一天都是痛苦的煎熬。“这些年,家里人到处找他,商丘周边几个省都去过。孩子找不到,他妈眼睛都哭瞎了。”冯德运说。

  “没想到这么多年了儿子还能回来,没想到国家这么好的政策,找到又给俺送了回来,谢谢你们!”面对不辞劳苦帮助寻亲的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冯某某的家人充满感激。

  走失20年,在多方帮助下,冯某某终于回到亲人身边,一家人得以团圆。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书记赵云霞告诉记者,自从商丘市被确定为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后,市救助管理站联合各类寻亲资源,成立了由民政、公安、社工及公益组织等组成的“商丘救助寻亲工作室”,建立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寻亲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破解寻亲难题,着力打造“豫东地区救助寻亲甄别中心”,积极为全国救助系统寻亲工作贡献商丘力量。今年以来,他们已累计为豫鲁苏皖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救助机构寻亲成功17例。“每一次成功救助,都激励我们在未来的岁月里,牢记使命,继续以满腔热忱,奋力谱写更多救助与团圆的动人篇章。”赵云霞表示。

文/图 本报融媒体记者 吴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