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立春
如果说唐朝是诗的时代,宋朝是词的时代,元朝是曲的时代,那么,明朝无疑就是小说的黄金时代了。
在明朝之前,小说一向被视为雕虫小技,被认为是:“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那时,正统诗文垄断了文学,小说算不上文学。
当我们回顾中国小说史,唐代的传奇和明清的白话小说可以说是两大高峰。不过,若把这两个时期写小说的人都列出来,就会发现两者有明显不同。
唐代的小说家往往也是诗人或散文家,身份多重。如代表唐代散文最高水平的韩愈、柳宗元都曾涉足小说创作,而写出《莺莺传》的元稹亦是著名的诗人。唐代的小说家们出身普遍较高,多来自世家大族,经历过科举考试,甚至有人身居高位,做到了宰相。
而明清就不同了,“赢家作诗文,失意者写小说”,写小说的人多半是落魄的文人,写作方向比较面向劳苦大众,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如此背景下,明朝先后诞生了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神魔小说《西游记》和世情小说《金瓶梅》等。中国四大名著有三部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
那么,为何明朝能够孕育出如此繁荣的小说文学呢?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有更多人有机会接受教育,明朝的识字率远高于唐代。从明代中后期开始,社会上产生了一个有阅读能力但并不会因此有多高社会地位的阶层。毫无疑问,这个阶层才是白话小说消费的主力军。
明代大臣叶盛谈到当时人们的小说口味时曾说:南方人喜欢看光武帝、蔡邕、杨文广的故事,北方人则喜欢《继母大贤》一类的书。他还说,小说的读者包括“农工商贩、痴騃妇女”。如此看来,市井商贾也好,乡野村妇也罢,在那时,都是书籍的热爱者。
从技术层面来讲,明代的印刷业造成传播效率的提高。明朝图书出版的手续极为简单,书籍税和笔墨税也取消了,坊间刻书蔚然成风。尤其是到了隆庆、万历时期,出版堂馆鳞次栉比,各种思想、风格、形式、流派的小说都出来了,突破了宋代以来只以道德伦理和政事为学问的藩篱。
明朝的休闲图书市场甚是繁荣,那时候盗版成风,一本书畅销之后,模仿本、增订本、删改本层出不穷,还会有各种盗版和山寨版。比如吴承恩的《西游记》畅销后,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了《北游记》《南游记》《东游记》等书。所谓“跟热点”早是明朝书商和作者玩剩下的了。
在明朝,点评书籍是很赚钱的手段,也是文人们挥洒性情的方式。比如李贽、金圣叹等,这种一等一的大才子向下兼容,团结老百姓。他们的点评本大卖特卖,名气大、流量高、来钱快。
除了盗版和点评本,还出现了很多外传和再创作,比如董说的那本《西游补》,写的大概就是孙悟空穿越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人物碰撞出来的一系列故事。写作之前沿、想象力之丰富,一点也不逊于现在网文巅峰之作。
还有晚明的艳情小说,虽然经过了不同时期的毁禁,但生命力依然强大,有太多流传下来。当然,这跟晚明“王学左派”在社会上兴起的高扬个性和肯定人欲的思潮有关……
就这样,明朝商业的繁荣、教育的普及、文化的下沉、出版技术的提高、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民间书坊的发达……一起使中国小说迎来了自己的高峰时代。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未有过如此景象:不同阶层的人们,竞相翻阅着琳琅满目的书籍。这些书籍,仿佛是岁月的瑰宝,滋养着一个更加丰盈、充满生活气息的社会。如同风轻拂过广袤的原野,将四海八方的智慧与讯息,跨越时空的界限,从明朝一直吹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