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水清清 | “渠三代”甘做“送水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孙美艳 祁思元
设置数值,再轻轻点击鼠标,甘甜的丹江水,便以设定好的流量,沿着管道经水厂输送至千家万户。
11月27日,安阳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自动化监控室,51岁的王卫东紧盯电脑屏幕上的泵阀监控系统。
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对全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阀门、流量进行监控和调度。
流量、压力、阀门开度、进水池液位,他关心着眼前的每一个数值,这些跳动的数字关乎安阳市376万人的用水安全。
王卫东,安阳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在他工作的自动化监控室,随着科技加持,南水北调运行调度实现精细化管理。
“这就像开车时设置成定速巡航一样。”在他看来,相比手动调节阀门,自动化流量调度控制更精准、高效。目前,安阳市已在全省率先实现流控全覆盖。
南水北调总干渠自汤阴县宜沟镇进入安阳后,一路向北,流经龙安区、文峰区、殷都区,全长66公里,建有3个分水口门,向安阳全市供水。目前,日平均供水量50万立方米,全年供水量超1.7亿立方米,占到全市工业、生活用水量的一半以上。
要保障如此数量的供水安全,配套工程的运行管理十分重要。
“人防+技防。”王卫东说,三组人员轮流24小时值守,不间断监控,同时安装了自动报警装置,确保南水北调总干渠的水安安全全送到家家户户。
“我就是一个送水工。”作为一名“缺水缺怕了的林州人”,看着大家如今吃好水,用好水的背后也有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王卫东心里有着强烈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我的爷爷曾参与修建红旗渠,父亲生前参与红旗渠运行维护,一辈子守渠护渠。”王卫东说,家庭的影响让他与水结缘,选择投身水利建设。
从2004年到2024年,从配合南水北调总干渠建设到配套工程设计、建设、运行,20年来,王卫东始终坚守在一线。
在他看来,作为林州人,从小喝着红旗渠水长大,受红旗渠精神滋养,就要甘于奉献。
“能参与南水北调这项跨世纪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是我最荣幸的事。”王卫东说,未来不止步于此,随着科技发展,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边干边学,不辱使命。
202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迎来通水十周年,10年来,累计向河南供水235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3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