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区> 正文

生态变美 百鸟回归 他们是“湿地精灵”的守护者

2024-12-06 01:16:50 商丘网-商丘日报

王振和他拍摄的“湿地精灵”。受访者提供

梁园区摄影爱好者用他们的镜头记录着黄河故道的生态变化。记者 李岩 摄

“看到了,这里有几只青头潜鸭,赶紧拍!”“这有只鸟准备振翅,抓拍了!”12月3日,临近大雪节气,天气转冷,梁园区融媒体中心主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王振和小伙伴们一直惦记着梁园区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的水鸟,他们再次来到这片熟悉的地方,寻找水鸟的身影,用镜头记录着“湿地精灵”的生活。

梁园区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四季美景各不相同。春天,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夏天,万亩荷叶随风摇曳;秋天,芦苇旺盛鸟儿歌唱;冬天,故道残荷别有韵味!

“我从2019年开始关注这里的湿地水鸟,每个季节都会来拍摄,今年差不多已经来了二三十趟了。”王振站在水边一边操作着无人机搜寻水鸟的身影一边说。

经过五六年不间断拍摄,王振的电脑里已经有几千幅湿地水鸟的精彩照片。这些年,王振利用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的身份,不断向国家级、省级媒体提供优质摄影、视频作品,通过他的拍摄和精心剪辑,《黄河故道尽显生态美》《黄河故道芦花摇曳鸟儿欢》《河南商丘:候鸟翩跹绘就生态画卷》等摄影、视频作品频繁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上展现,向全国各地的读者展示大美梁园的生态景色,总浏览量达数千万。

今年夏天,王振拍摄的《“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安家”黄河故道》摄影作品在新华社客户端发出后,数百万次的转发量让他深刻感受到“好片子自己会说话”。“青头潜鸭真可爱,希望他们能一直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太棒了,这是我老家的湿地公园,下次回商丘,我也要去现场看看。”“大自然精灵,这才是美丽中国应该有的样子。”……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留言,王振说拍摄过程中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2023年2月,因为拍摄《黄河故道鸟欢歌》参加新华社微视频展映活动,王振获得新华社信息中心颁发的“生态文明宣传奖”。

今年,梁园区融媒体中心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策划“齐心协力 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系列报道,广邀央媒、省媒记者来梁园区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采风拍摄,故道荷花、青头潜鸭等选题多次亮相央媒、省媒。

在商丘,像王振一样热衷拍湿地水鸟的摄影爱好者有上百人。拍摄中,王振经常遇到的有商丘故道鸟语环保摄影俱乐部会长陈海以及摄影爱好者刘德立等人。他们也经常接受王振的采访,在视频中讲述拍摄各种水鸟的经历和有趣的故事。

据陈海介绍,2006年春天,他在梁园区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拍摄凤头的时候看到十几只鸭子飞过来,当时不太清楚具体是什么品种,拍下来回去查资料才发现它们是非常珍贵的青头潜鸭,就这样一直跟踪拍摄十几年。

今年1月,陈海在梁园区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了200多只青头潜鸭,非常壮观,他第一时间跟王振取得联系,进行了现场报道,青头潜鸭安家梁园的新闻备受关注。这些年,摄影爱好者在梁园区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拍摄到的水鸟能叫上名的就有青头潜鸭、凤头、泥浮鸥、黑翅长脚鹬、水雉、池鹭、燕鸥等几十种,梁园区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也成了水鸟栖息的天堂。

为展现商丘湿地生态资源、自然风貌,围绕商丘黄河故道湿地历史文化资源,创作独具风格和价值的摄影作品,展现商丘黄河故道湿地的独特魅力,今年9月29日,梁园区举办第一届“大美商丘·最美湿地”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观鸟摄影大赛,50余名来自商丘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参加了比赛。梁园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活动是一场科普教育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生态保护的有力举措。让大家在领略黄河故道风光的同时,了解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性,让更多鸟儿“安居”故道,勾勒出“百鸟欢歌”的秀美画卷。

近年来,梁园区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大对黄河故道生态环境涵养、修复和保护,促进人与鸟类和谐相处,为候鸟建造一个温暖的“家”。在18公里的黄河故道上全面实施禁捕退捕,加强执法巡逻保护鸟类;为鸟类腾“笼”让地,先后拆除生态保护区内5家饭店、3家加油站和257户民居,设置了保护网和防撞栏,持续清理河道垃圾;在河道种草、种荷、投入鱼苗,在河岸种树、种花,美化环境,涵养生态,为珍稀动物的繁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据梁园区园林绿化局局长张云飞介绍,截至目前,梁园区黄河故道湖泊湿地经过生态修复,岸边草木葱茏,湖面水质变清,水生物越来越丰富,使得梁园区黄河故道湿地成为鸟类回归最美的栖息地,多年没见的珍稀鸟类又回来了。张云飞说:“这里栖息着全球濒危鸟类震旦鸦雀和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青头潜鸭,还有水雉、池鹭、燕鸥等160多种珍稀鸟类。”

生态变美,百鸟回归。消失多年的珍禽源源不断回到黄河故道,上演了一幕幕百鸟归来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