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商丘要闻

“代下单”兴起 谨防“馅饼”变“陷阱”

2024-12-04 00:55:13 来源:商丘日报

  代下单电影票、美食、快递……近日,记者发现,网络代下单服务正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兴起。

  “一个牛肉汉堡、一杯可乐原价为39元,而通过‘代下单’服务便宜到21.8元,几乎是用一半的价格就能买到同款产品。”市民孙莉莉告诉记者,“从多次购物体验来看确实便宜,操作流程也简单,只需打开手机,在购物平台搜索关键词‘代下单’,再筛选商家,付款后,客服就将取餐码发了过来。”

  随后,记者采用“代下单”方式订购了某快餐品牌的套餐,并选择了门店地址,到店后,按客服要求付款。一分钟后,对方发来一条附有取餐码的链接。同一时刻,门店内的取餐屏上出现了该取餐码。在取餐时,记者发现下单小票和正常下单没有任何区别,而通过对比,此次订餐大约比直接到店购买便宜12元。

  记者了解到,“代下单”一般是卖家通过拿到会员价或内部价,再以一定比例提价转卖赚差价。“代下单”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市民陈佳曾在某二手交易平台通过“代下单”服务购买了一款电子产品,却没有收到货。陈佳告诉记者:“我买了一部手机,对方让我先确定收货,过后却不发货,我损失2100元,投诉也不管用。”

  还有一网友发帖称,自己根据提示付完钱,卖家又表示不能代点单,只提供券码,结果发来的券码根本不能用,再找商家的时候,就直接被拉黑了。

  我市法律顾问刘星表示,在“代下单”交易过程中,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也存在安全风险,甚至可能买到伪劣商品。他建议消费者应谨慎对待打折力度过大的商品,除非消费者对下单商家和所购买产品的品质有十足的把握。“消费者要把个人信息、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授权给代下单的机构或个人,这里面可能又存在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不管是哪一种代下单的模式,对消费者来说还是会存在一定风险的,遇到纠纷、权益受损的问题后,维权也往往比较困难。总之,要慎重选择代下单的销售模式。”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