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丨轩莉:“巾帼巧匠”解锁建筑“智慧密码”
轩莉(右)悉心指导青年员工BIM技能。人民网 程明辉摄
澄澈的眼眸中透着灵动与专注,浅浅的微笑蕴含着对工作的热忱和对挑战的从容。站在即将竣工的开封市民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项目科技馆外,轩莉周身散发着沉稳且专业的气场,与科技馆这面长130米、高10.5米的曲线幕墙相得益彰。
“不论干啥,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最好!”
看着“清明上河图”在幕墙上完美展现,轩莉长舒一口气,紧绷许久的双肩微微放松,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而这“杰作”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殚精竭虑与奋勇攻坚。
轩莉, 中建七局一公司河南分公司技术质量部科技管理工程师。提起她,公司里没有不佩服的。凭借着一手“出神入化”的BIM技能,无论多么复杂的建筑设计图纸,她都可以精准地转化为三维数字模型。
“简单地说,就是可以更加直观立体地看出这个房子建成之后是什么样子,需要采用哪些材质,造价有多少等等。”轩莉谦虚地介绍着自己的“绝活”。
事实上,在开封三馆项目科技馆“清明上河图”曲线幕墙攻坚中,参与者都非常清楚,难题如山。
“幕墙既要白天静态展现古韵,夜晚又要‘呼吸’律动,穿孔铝板参数稍有差池,效果便谬以千里。”开封三馆项目质检员张红尘介绍,借助BIM技术,轩莉率领大家搭建虚拟模型“实验室”,反复模拟幕墙整体效果,对比不同穿孔参数,好似在微观世界里“绣花”,最终精准确定铝板参数,让“清明上河图”在建筑立面上完美“复活”。
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在建筑科技领域仅仅工作十年的人就能达到的境界。然而熟悉轩莉的人都很清楚,放在她身上,并不意外。
十年磨一剑。
2014年,作为见习生,初出茅庐的轩莉踏入中建七局一公司,彼时她尚且是一名看不懂建筑图纸的“小白”。然而,十年间,她扎根一线,在无数个日夜里暗下苦工,宛如一位不知疲倦的拓荒者,终成一名成果斐然的“大国工匠”。
“技术工作不深入施工一线是做不出成果的,科技成果也只有应用于项目建设,指导施工才能发挥更大价值。”这份清醒认知,驱使她不断地扎进一个又一个火热的施工“战场”,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在荥阳某医院项目重难点技术攻关中,她像一位细致入微的侦探,在复杂图纸中排查问题,揪出70余处设计“隐患”,让工期大幅缩短62天,而后凭借扎实功底,她在BIM模型上“精雕细琢”,嵌入智能管理、消防安防等功能模块,成功打造出医院运维管理平台,如同赋予医院建筑一颗“智慧心脏”;在郑州某中学项目,她率领团队构建起一座精密的“数字城堡”,从中“扫描”出图纸问题120余处,避免了70处返工,为项目筑牢质量防线;在郑州某医院项目,她创新运用4D施工模拟、720°全景等前沿应用技术,为智慧工地注入“数据血液”,助力高效管控……
“理论若不与实践紧密相拥,不过是空中楼阁。”在建筑科技的广袤天地里,轩莉深耕细作,一路披荆斩棘,收获多项专利与论文成果,更将国家级、省部级BIM奖项收入囊中,硕果累累。
然而,在轩莉心中,BIM 技术传承如火炬接力,不容有失。2019年,“轩莉BIM创新工作室”成立,以解决现场施工实际问题为“靶向”,同时开启了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引擎”。
她带领团队制作了15项施工工艺流程动画,将晦涩工序化为直观影像“教科书”;收集工程“疑难杂症”,模拟关键节点、工序,制成三维动画交底,如同一本本生动的“施工秘籍”在企业内部推广,并成为施工现场的“标配”指南。经她悉心栽培,23名BIM专职技能人才、6名局级技术能手脱颖而出,如春笋般在各分公司崭露头角,扛起BIM 应用大旗,工作室也在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声名远扬。
长期沉淀下,轩莉还主导编写了《BIM 策划实施大纲》等细则,规范公司BIM 运作,创下连续三年通过中建总公司示范工程验收佳绩;主编河南“医疗设施 BIM 运维系统设计交付标准”,为行业立下“标尺”。
一路走来,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与突出贡献,轩莉收获荣誉无数。“中国建筑巾帼建功标兵”“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行业青年榜样”“首届河南省农林水利交通建设系统大工匠”等十余项荣誉称号,如同勋章挂满了她的“工匠战袍”,而她也犹如久经沙场的老将,每一步都迈得坚实有力、笃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