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堤口村新开挖的排水支渠。
▶万堤口村已建成的排水支渠。
本报融媒体记者 马晓伟 摄
近期,示范区贾寨镇的田野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大型机械的轰鸣声回荡在乡间,工人挥汗如雨,全镇沟渠疏浚与清理整治行动正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
往昔,贾寨镇的幸福渠曾是村民引以为傲的水利通道。然而,由于多年来缺乏有效的维护与清理,幸福渠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沟渠两侧杂草灌木肆意生长,仿佛一条绿色的“巨蟒”横卧在田野间,而渠底的淤泥更是越积越厚,如同给渠道穿上了一层厚重的“铠甲”。每到雨季,雨水无法顺畅排泄,大量积水倒灌进农田,玉米地瞬间成了一片汪洋。
万堤口村的村民张大爷对此记忆犹新,他满脸愁苦地说道:“以前一到雨季,玉米地里就跟个池塘似的,积水都能没过膝盖。眼睁睁地看着好好的庄稼被泡在水里,一点点发黄、枯萎,咱这心里就像被刀割一样着急,可就是没办法呀。”这不仅让农作物遭受严重损失,也极大地打击了村民的种粮积极性。
面对这一严峻的农业生产“瓶颈”,示范区和贾寨镇政府深刻认识到水系连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惠及民生的重大意义。贾寨镇迅速行动,成立了由水利专家、技术骨干和基层干部组成的工作专班,精心制订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时间表。
贾寨镇党委书记辛凯亲自挂帅,深入一线指挥调度,他坚定地表示:“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农田水利设施的五级‘毛细血管’,也就是干、支、斗、农、毛渠,根据不同的情况分类推进施工,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影响水利循环的‘痛点’,一定要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沛且有效的水利滋养。”
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不畏艰辛,迎难而上。他们首先将目光聚焦在那些影响排涝泄洪的关键“症结”上,对桥涵进行全面检修与清理,将堵塞在桥涵孔洞中的杂物逐一清除;对竹节沟进行深挖拓宽,使其水流能够顺畅通过;各类淤堵障碍物,无论是堆积如山的垃圾,还是横亘在渠中的巨石、树干,都被一一清理干净。同时,对于沟渠内的杂草、农作物和树木等阻水物也开展了地毯式的整治行动。一台台挖掘机挥舞着有力的铁臂,将淤泥杂草连根拔起;一辆辆运输车辆往来如梭,将清理出的废弃物运送到指定地点。
今年以来,贾寨镇在水利整治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共投入18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全镇三纵六横、总长达120公里的主次沟渠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淤疏浚。在打通断头沟渠的攻坚战中,新开挖了48公里的渠道,成功将原本孤立的水系连接成网。新建的3座水闸如忠诚的卫士,矗立在关键位置,精准调控着水流;新修的27座桥涵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与田间作业。此外,还对2座旧水闸进行了改造维修,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这一系列庞大而复杂的举措背后,是1900台次机械车辆不舍昼夜的轰鸣运转,是2100人次人工不辞辛劳的默默付出,累计调运土方量高达3.2万立方米。
如今,贾寨镇的农田水利设施焕然一新,实现了华丽转身。
“镇政府开展的这个挖沟清淤疏浚工程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啊!现在咱再也不用担心庄稼被水淹了,心里别提多踏实了。”张大爷望着重新焕发生机的田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万庄村的村民刘女士也兴奋地分享着村里的变化:“我们村这次可真是受益良多,不仅彻底解决了排水的老大难问题,还借着这个机会对村里的排水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现在村里的环境也跟着变好了,道路不再积水,空气都变得清新了许多。”
“我们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水利建设为纽带,整合周边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逐步打造以路带沟、以沟连河、以河连渠、以渠连水、以水带景的农村生态水利田园风光。”贾寨镇党委书记辛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