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柘城县远襄镇王双庙村的红薯产业园里,拖拉机在田间穿梭,在采收机的助力下,一块块蜜薯从地下被有序地翻了出来,展现在田间。
村民张女士在红薯园内,忙着把刚出土的蜜薯按大、中、小不同的类型分拣、装筐。“在这干活不累,一天能挣百十块钱呢。”张女士笑着说,“村里建起红薯园后,我在园子里干些种植、浇水、除草等类的杂活,从种到收全程参与,多了份收入,日子也越过越好!”
在远襄镇,随着红薯种植规模的逐年增大,用工日益增多,同时也催生了新职业。早年在温州卖服装的李霞,回到家乡后看到了商机,很快成立了红薯用工劳务服务队。现在,哪个村的红薯园需要用工、用多少人,她随时都能组织起来。“家乡发展变化真大,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还不耽误照顾孩子。”说起眼下的生活,李霞言语中透着满足。
“村里成立的河南可轩农业合作社,今年流转了300亩土地,每亩地流转费用1000元。不少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再到合作社打工,实现‘双收入’。”王双庙村党支部书记王积明说,“今年的红薯不但外形好,而且产量也很大,每亩能产六七千斤呢。合作社与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客商取得了联系,销路不成问题。如果价格按每斤3元计算,一亩地仅种植红薯一项就能收入两万多元。”
信心满满的王积明打算明年继续流转土地种植红薯,并扩大种植规模,让群众的生活如红薯一样越来越甜。
同王双庙村一样,今年远襄镇红薯种植喜获丰收。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凭借土质适合种植红薯的资源优势,以及群众种植红薯经验丰富、种植意愿强的优势,大力发展红薯种植。同时,为实现红薯种植的最大效益化,该镇还积极拉长红薯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红薯深加工产业,以及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等服务业,并持续推广“集体经济+合作社+现代农业服务公司”模式,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今后,远襄镇将继续发动群众参与红薯种植,扩大红薯种植面积,同时积极引进红薯深加工项目,提高红薯附加值,多措并举打造豫东红薯小镇品牌。”远襄镇相关负责人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