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愚公移山的故事表现了愚公在移山的过程中,面对困难永不言弃、脚踏实地的精神。《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经典文本之一。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变迁,愚公移山精神在其发展与传承过程中逐渐丰富并与新思想、外来思想产生交流,这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一个发展流动而非静止停顿的过程。笔者通过研读这两个经典文本,分析愚公移山精神与《提纲》中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关联性,希望以新的视角解读愚公移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助推愚公移山精神的续写、发展和弘扬。
《提纲》与愚公移山故事的相似点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战国《列子·汤问》,虽篇幅简短,却充满哲理和睿智,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提纲》内容简练,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唯心主义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分夸大等问题的批判,揭示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在实践上与旧哲学的不同。笔者研读发现,二者具有值得研究的相似点。
第一,在愚公移山的故事里,愚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并检验自己可以移山的想法,和《提纲》第二条中“真理与实践的关系”有值得研究的相似点。从现代性角度来看,愚公移山的想法在当时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社会状况下具有超前性,一经提出,便遭到了同村村民的质疑,认为他是单纯的空想,但事实上,他具有的是立足当下的实干担当精神。
第二,愚公具有领导者的能力和潜质,他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科学合理地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提纲》第三条中“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值得研究的相似点。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在形式上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意识是主观的,愚公正是以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看到了移山的可能性与希望。
第三,愚公不拘泥于自然的束缚,不甘于机械的被决定,而是主动和自然建立关系,立足实践,眼光上有发展性和长远性,意识上有觉悟性,和《提纲》第六条中“人的本质”有值得研究的相似点。人的力量固然渺小,但是放眼望去,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发展史正是由人类所书写。人的本质是什么?或许愚公在其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并没有讨论与思考过,但却能够让人感受到他坚定的信念和持续的耐心。“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是他的策略之一,面对智叟对其年事已高的嘲笑,他又能够立足实践,以发展连续的眼光进行辩驳,或许即便没有外界的帮助,移山目标的实现也只是时间问题。
以《提纲》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愚公移山精神进行研究
以真理与实践的关系探究愚公脚踏实地、敢想敢干的精神。《提纲》第二条提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们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人们想要检验意识的正确或错误,往往需要付出实际行动。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或一致,仅在主观范围内是不能被解决的,只能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在愚公移山故事中,愚公提出移山想法的初期,除了家人的支持,还有同村人的嘲笑,智叟更是以愚公年事过高为由,提醒愚公移山计划的艰巨性和不现实性。然而,面对现实的阻力与挑战,愚公非但没有选择放弃,更是带领家人,对移山计划付出了实际而有力的行动,将实践与真理相结合,给予嘲笑者沉重的打击。
以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探讨愚公勇往直前的能动性精神。《提纲》第三条提到“环境的改变和人自身改变的一致,只能被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实践可以作为科学解决人与环境关系的桥梁,人类的存在与发展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人无法离开环境。但是,人类并非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影响,而是在实践中积极地改变着周围的一切。而且,人在改变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在愚公所处的时代,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移山工程非常艰巨。然而,面对这些客观环境的局限性以及自身生命的有限性,愚公并没有放弃移山的想法,也没有带领家人迁居的打算,反而满怀信心,将希望寄托在子孙的身上,想要通过行动来证明客观环境的可改变性,跳出了“环境决定论”的思维,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以人的本质探究愚公目光的长远、思维的先进和意识的觉醒。《提纲》第六条提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批判,构成了马克思实践唯物论的人本观基础。在《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是通过实践而产生的,他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指导,对人的社会历史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并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准确的揭示。费尔巴哈把人的思想、观念、意识抽象出来,把人的身份抬高,其实是对人类行为的漠视,对人类实践的贬低。然而,人的活动应当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主体的感性活动。马克思更重视现实性运动,不将人看成是抽象物且由单个人所固有,对纯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持否定态度,他主张实践的唯物主义,强调“变”,强调人的能动的反作用。因此,实践更应被理解为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活动。
愚公移山精神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因为他具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性格特点,方法看似笨拙,其实隐藏了巨大的智慧。不因生产力的水平而约束,没有将移山的计划仅仅存放在个人意识中,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意识转变为现实。
愚公移山精神的时代价值
愚公移山或许只是传说,但现实世界的愚公移山精神不止传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愚公移山精神登上了历史舞台。谷文昌沿海造林、焦裕禄封沙治水、李保国坚守太行山、张桂梅用教育点燃大山的希望……从这些人物与事迹中,我们不难看到愚公移山精神的影子。
准确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培育“新愚公”精神,是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在新的历史时期,新愚公移山精神必将更加鼓舞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重新唤醒经典的灵魂。愚公移山精神是求真求实工作作风的很好体现,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值得党员学习。新阶段,党员学习愚公移山精神,将有利于在实践中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要脚踏实地、矢志不移、代代接力。现在,我们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伟大的,是令人鼓舞的,但是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它将是一个曲折漫长的奋斗之路。越是曲折艰难,越需要坚毅的品格和韧劲。峻岖难攀高峰,崎山不易登行。只要秉承愚公移山精神,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现实。
马克思《提纲》思想研究与愚公移山精神研究的结合是一种文化的互动交流。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优秀文化,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在历史的浪涛中接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并在实践过程中有所摒弃、有所保留。在学习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实现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作者系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