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记录并见证时代的发展与变迁
新闻即历史,新闻工作者就是时代的记录者和见证者。1991年到2024年,对于商丘这座城市来说,有着改天换地的发展与变迁,对于商丘日报社资深记者、深度报道部主任李艾凌来说,是33年一直耕耘在新闻一线的职业生涯,记录并见证了商丘的发展与变迁,一篇篇颇具分量的新闻报道,一本本散发光芒的荣誉证书,书写着属于她的芳华篇章。
10月30日,深秋柔和的阳光洒在办公室,面对同行记者的采访,李艾凌娓娓道来:“受父亲影响,我小时候就喜欢阅读,刚识字就从连环画看起,然后是《少年文艺》和《儿童文学》杂志,奠定了很好的写作基础。高中时期,因为酷爱写作,我被语文老师推荐为校报编辑。那时候,新闻记者带着‘无冕之王’的神圣桂冠,我非常向往。如愿以偿,我在1987年顺利考入郑州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学习,从此一生与新闻结缘。”
1991年,李艾凌大学毕业,怀揣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与憧憬,被分配到商丘人民广播电台,4年后又被调入商丘日报社工作。相对于用声音传递消息的广播电台,报社对文字工作的要求更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李艾凌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强烈的责任担当投身到新闻事业中。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4年,李艾凌被任命为时政记者部主任,除了要统筹调配科室记者采访之外,她还负责市委主要领导的采访报道工作。为了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她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采写了多篇具有影响力的稿件,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从2004年到2012年,李艾凌在任职时政记者部主任的8年里,商丘大地风云激荡,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李艾凌紧扣时代脉搏,用笔触记录了商丘的跨越发展之路。2004年是商丘的招商引资年,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招商引资是商丘的“天字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先后奔赴沿海发达地区进行全方位招商和考察学习,在洽谈项目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李艾凌写出《取来“他山之石”打造“豫东明珠”》等报道,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李艾凌还先后发表了《关怀·鼓舞:春风化雨润商丘》《期望·激励:助推发展率先行》《镌刻在心底的记忆——商丘建市十周年回眸》等重磅新闻作品,参与策划并组织撰写了《商丘:奏响科学发展的时代强音》《“十一五”规划建议出台始末》以及《重点项目建设回顾》《坚定信心 应对挑战》《全力打造“六大商丘工业标志”》等系列报道。她不仅关注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民生项目,还深入基层采写了《乔集村的大变化》《百余位次的跨越》《代庄人的红火日子》《小辣椒火了,老百姓乐了》等新闻作品,鲜活的报道真实反映了商丘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诗人外交家”李肇星、《东方风来满眼春》作者陈锡添、国际友人大山莅临商丘时,李艾凌跟随采访并饱含热情地写下一篇篇报道。面对商丘涌现出的杰出人物,她先后报道了在温州舍身救人的商丘籍务工人员李学生、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商丘籍深圳市学雷锋先进个人袁成友、在张家港勇斗歹徒的花季少女蒋秀娟、赴抗洪一线捐药义诊的青年女医生陈红梅、在浙江除雪抗灾一线殉职的农民工左建党等等,向外界展示了商丘这座“好人之城”的风采。
文化是资源,也是生产力。从“三商之源”到“华商之都”,到目前“一城阅尽五千年 ‘殷商之源’在商丘”,商丘打造的一张张文化名片,是李艾凌一直关注的报道重点。从2006年首届国际华商文化节在商丘成功举办至今,李艾凌一直参与各届国际华商文化节的报道工作,其采写的《追溯‘三商之源’ 传承华商文明》《中国商丘·华商之都品牌定位》《华商的盛典 文化的盛宴》《擦亮“商”字》等多篇文章,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商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2014年,李艾凌任职商丘日报社深度报道部主任,带领团队、统筹采访深度报道成为她的工作重点。她深知,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只有不断创新和变革,才能保持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近年来,她积极响应报社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号召,策划了一系列融合深度报道,如“三代从军 情系国防”系列报道、“应天大观园”融媒体系列报道、“金色年华老年周刊”等。其中“应天大观园”融媒体系列报道2024年5月成功入选第四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该系列报道聚焦商丘历史文化、文旅文创、收藏品类,讲好商丘故事,深度解读与商丘有关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为全力建设华夏历史文明、殷商文化之源传承创新区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这组报道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合报道实践的结晶,是文化的盛宴,是收藏者浏览的乐园,是非遗创作展示的舞台,是媒体融合报道的一次很好实践。该系列报道采取融媒体行进的方式,在文字记者采访的同时,摄影记者一同采访,进行图片拍摄和视频制作,自2023年2月16日起每周一期,在商丘日报社旗下的《京九晚报》以四五连版的方式推出,文图并茂,大气美观,配发视频二维码,颇有视觉冲击力,《今日商丘》客户端开设专题及时转发,学习强国商丘平台也向省平台申请开设了专栏。至目前该系列报道已刊发五十二期,数篇报道达到“20万+”或“10万+”的点击量,累计阅读量数百万人次。这些特色报道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还充分运用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和手段,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媒体融合的魅力和力量。
从2004年到2024年这20年时间里,李艾凌每年都会参与商丘“两会”的报道工作,多次参与采写并统筹报社重大主题策划报道,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共情。在多年的工作中,李艾凌先后有50多件新闻作品获得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河南省新闻奖,获得高级编辑职称并被授予商丘市拔尖人才、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商丘日报》即将迎来创刊四十周年,回望我的新闻从业历程,所有的荣誉和收获,都是报社岗位平台所赋予的,离不开报社历任领导和前辈老师的培养和指导,新闻人也在一代一代传承。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作为见证者与记录者,我希望年轻的记者们要与时代同频共振,把个人事业融入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大局中,用辛勤的付出收获丰硕的果实。”采访结束时,李艾凌这样寄语年轻的新闻工作者。
图①:2018年12月,李艾凌作为商丘代表参加河南省第十三届妇女大会。 受访者供图
图②:2017年3月,李艾凌(左)参与“游商丘古都城 读华夏文明史”系列报道,在古城采访商丘著名文史专家李可亭教授。 受访者供图
图③:近日,李艾凌(右)接受本报记者同仁采访。 本报融媒体记者 贾晶晶 摄
本报融媒体记者 戚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