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挥洒考古沃土
——首都师范大学永城王庄遗址田野考古实习基地挂牌背后的故事
考古人员在探方里提取器物。本报融媒体记者 王振宇 摄
考古人员在清理器物上的泥土。本报融媒体记者 王振宇 摄
随着大众对考古工作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商丘永城王庄遗址每天都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对大汶口文化感兴趣的人们。
11月5日,位于商丘永城王庄遗址附近的考古小院热闹非凡,首都师范大学永城王庄遗址田野考古实习基地挂牌仪式在这里举行。来自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与师生共同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
考古实习基地,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古老的文明与现代的学术殿堂。它不仅是学生们磨砺技艺、探寻历史的摇篮,更是传承文化、守护遗产的重要阵地。
“永城与首都师范大学共建考古实习基地,不仅为我省文物考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为广大考古专业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平台,也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撑。”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慧明在揭牌仪式上如是说。
做新时代的考古人 让青春在田野里绽放
商丘永城王庄遗址位于永城市苗桥镇曹楼村王庄村民组,遗址面积63万平方米。2023年以来,首都师范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展开考古发掘。
今年10月,永城王庄遗址发现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大墓,在考古区编号为IVM27号墓,出土遗物350余件,专家推测墓主或为古国君主。
走进王庄遗址核心区的墓地考古现场,一排排探方在眼前错落有致地铺展开来。探方里,考古人员穿着沾满泥土的卫衣,戴着帽子和口罩,或蹲着,或坐在马扎上,拿着手铲清土、刮面,小心翼翼地提取器物。
正在清理墓葬的两个小伙子是来自首都师范大学考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路云祥和周佳龙。路云祥今年6月来到永城王庄遗址,前期依据考古需要发掘了两个探方,9月后转入墓葬区发掘,目前他已经参与清理了一个三人合葬墓,这个是他接手的第二个墓葬。
“我觉得考古是一门挖土的艺术,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就像考驾照,考古实践就像拿了驾照上路。所以,能实地参与田野考古对于我们来说,是深化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路云祥一边轻轻地刷去器物上的浮土一边说。
看似枯燥的考古实践存在着很多的惊喜。已经在王庄遗址工作80多天的周佳龙兴奋地说:“7月末,我跟着学姐提取了第一件器物,是一个黑色的陶罐。5000年前的东西那一刻被我提取出来,心情是非常激动的。”
同样感到兴奋的还有首都师范大学研二学生成亚军,他说:“我第一次进入田野考古,就能来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王庄遗址,真是太幸运了!在考古现场发掘文物就像是开盲盒,不知道下一步能挖出什么来,我越来越喜欢这个专业了!”
除了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外,永城王庄遗址考古现场还有商丘年轻考古人的身影。张美琪是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招的研究生,她说:“通过田野实践能找到不少考古挖掘更安全、更有效率的方法,通过锻炼,我们在找遗迹范围、挖土、刮面、清土和清理器物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因为喜欢考古就不觉得枯燥。”“考古这项工作必须要有兴趣来支撑,如果你完全没有兴趣,那么你在挖掘的过程中会非常痛苦。这个工作既需要体力,又需要耐心。”谈到考古工作是否枯燥以及为什么选择考古专业等问题,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给出了相同的答案。
对考古学产生兴趣的原因,年轻考古人的回答又不尽相同。路云祥说:“小时候经常看《探索·发现》之类的节目,对历史很感兴趣,大学期间从历史班调到了考古班,从此踏上了考古之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实践的增多,我对考古学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也更加坚定了从事考古事业的信念。”出生在浙江的周佳龙则表示:“小时候看马王堆的考古发掘,不仅发现了千年未腐的女尸,还有抄写在简牍、帛书上的古代典籍,觉得考古很有趣。”从小被父母带着逛博物馆的河南人张美琪说:“耳濡目染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喜欢逛各种博物馆,喜欢看博物馆特刊和文物特刊,当然也会受到考古类节目的影响。”
以基地建设为起点 带动文物保护高质量发展
考古学上,有一个非常诗意的比方,称我们脚下这片大地为“地书”。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在商丘这片厚重的土地上,小心探寻着人类历史长河的记忆碎片,手铲释“地书”,探寻商之源。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教授袁广阔是永城王庄遗址前期考古发掘、申报及基地建立的主要推动者。从2023年3月开始,他一直关注并参与到王庄遗址的考古发掘之中,一批又一批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学生都在他的指导下一步步成长。
谈及考古基地建设对学生培养的用处,袁广阔表示,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掌握的理论比较多,但是怎么发掘、发掘的流程、文物整理这些知识,要从实践中来。考古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你要有实践基础和实践经验,要跟实物打交道。如果文物专业离开文物,那么他的学习就不扎实了。所以说考古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你要到田野去,到实际工作中跟文物打交道。
为了提升考古事业的发展,国家文物局也要求高校考古专业有自己的实习基地,这是提升考古发掘质量和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必需设施。可以说,首都师范大学在永城王庄遗址挂牌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大大激发了考古专业广大师生进行考古实践的热情。
袁广阔说:“王庄遗址的发掘工作目前只是冰山一角,发现了大概有60万平方米,但是做的工作才几百平方米,有很多工作需要持续去做,这就特别需要一个基地。把基地先建起来,把王庄遗址的考古做到科学化、多学科化和精细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庄遗址实习基地肯定会推动王庄遗址发掘工作的开展。”
一直参与并担任领队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朱光华说:“我们最早来王庄的时候,只是听说这里出土过比较重要的玉器,没想到一下挖出一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来又慢慢地发掘。王庄遗址出的新东西比较多,亮点也很多。”
为方便考古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在永城市和苗桥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原来闲置的村小学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了这座考古实习基地。简洁干净的考古小院内,十几间师生宿舍宽敞明亮,餐厅、厨房、淋浴间、卫生间一应俱全,还准备了文物库房、文物标本室、文物整理室,靠近门口还有一个警务室,院子里还有一个小菜园,各种新鲜的蔬菜生机盎然。
“王庄遗址田野考古基地是首都师范大学设立的第一个比较规范的考古实习基地,这得益于商丘、永城以及苗桥镇政府对于我们考古发掘工作的大力支持。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能达到我们考古小院这种标准的基地少之又少。”朱光华由衷感叹道。
王庄遗址对于了解商丘地区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家们一致表示,目前来看王庄遗址有很突出的特点,文化上它是有连续性的,现在发掘的是大汶口文化,由远及近接下来是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一直到商周时期,这些文化序列在王庄遗址都有显现。王庄遗址有很多创新,陶器也好、玉器也好,它是在汇聚周边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又做了很多独特的创新。袁广阔说:“我一直认为,王庄遗址在商丘历史上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现在王庄遗址发现的面积不大,但成果有目共睹,很明显,这个影响会越来越大。”
展望王庄遗址公园 培养考古的接续力量
“爆改闲置的小学做考古基地”“在村民中进行考古宣传工作”“积极申请用地”“沟通村民协调拆迁”……王庄遗址的发掘得到永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对于首都师范大学永城王庄遗址田野考古实习基地的建立在人才培养、王庄遗址接续发掘及遗址公园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各方都抱有很大的期待。
受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曹文军教授、校长方复全院士的委托,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洛忠带队来商丘参加仪式。他表示:“首都师范大学将以今天考古实习基地签约与揭牌仪式为新的工作起点,以首都师范大学—永城市委、市政府战略合作为重要契机,整合全校优势学科和人才资源,加大投入力度,高水平建设好王庄遗址考古实习基地,在田野考古和人才队伍培养、遗址保护研究、高科技成果运用等方面持续发力,用心用情助力永城市研究保护好王庄遗址。”
据悉,首都师范大学将在建设好王庄遗址田野考古实习基地的同时,积极协助永城市委、市政府推动王庄遗址重大文化价值的宣传阐释工作,引导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深刻体会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文明遗产蕴含的精神价值,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使王庄遗址成为闪耀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之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海旺说:“在永城王庄遗址建立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学生们将有机会亲身接触那些沉睡千年的文物,聆听它们背后的故事,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深邃。这个实习基地就像是一片沃土,孕育着考古学的未来之星。它将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田野的全方位学习平台。”
“在这里,学生们将学会如何发掘、如何鉴定、如何保护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技能,不仅是对他们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对我们全省文物考古事业的有力支撑。同时,首都师范大学永城王庄遗址田野考古实习基地的成立,也标志着我们在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将成为我们研究豫东地区古代文明、探索历史奥秘的重要窗口。在这里,我们将有机会深入探寻大汶口文化时期那些被岁月遗忘的历史片段,还原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文明图景。”刘海旺充满希望地说。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岩 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