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家庭中培育并开花结果
本期话题
近日,一些热心读者给“娘家人信箱”来信称:我们通过学习,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那如何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学习爱并与家庭成员友好相处呢?今天我们邀请商丘市家庭教育学会会长秦登秀为大家解疑释惑。
秦登秀(商丘市家庭教育学会会长)
爱是宇宙的基本动力,爱是各种各样的。如父母之于子女之爱、同伴之爱、夫妻之爱、博爱等。爱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人到哪里去学习呢?
第一,一个人在家庭中诞生,又是在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家庭便是每个人学习爱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家庭中的关系带有血缘性、亲和力,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最初的最基本的模式,无论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地位、财产、声望,家庭都是他须臾不可离开的“卵巢”。
第二,家庭是可以培养出最强烈的、最真实的、最不可摧毁的真爱之场所。由于家庭培育了孩子的爱,他们成长为未来能够去爱和被爱的朋友,进而学习做爱侣,结成拥有真爱的夫妻,然后做有爱心的父母。科学研究的事实表明,爱是家从家庭内被培育,再到成长并开花结果的。自幼未在家庭中学习到爱的人是很可悲的,日后的各种问题都可能源于此。
第三,正是由于家庭在培养爱的能力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价值,我们才会看到,近年来世界性的家庭动荡和解体,在多少当事人,尤其是在孩子身上留下了令人痛心的后患。这就是为什么联合国在1989年通过了决议,把1994年定为“国际家庭年”,把每年的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
夫妻之爱。夫妻之爱是通过婚姻的法定形式来确定的。夫妻双方必须彼此为对方创造一个情感上的安全区,只有在安全的情感基础上,夫妻才会开始在理智、情感、经验等方面展示自己子女对父母的爱。子女的身心成长靠其父母爱心的滋养,父母之爱使子女得以全面发育成长。父母之爱使孩子获得安全感、自尊感和自我价值感。孩子爱的能力是对其所感受的父母之爱的回馈。子女对父母的爱是在爱的层次中最为初级的,子女的义务主要是接受父母的爱,并对其作出回应。
朋辈之爱。仁爱同伴是学习的结果,因为长辈也在爱他们的同伴。同学爱同学是因为老师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爱所有学生。学会爱邻居的孩子,是因为父母爱那些孩子。让自家的孩子与邻家的孩子分享玩具等同伴之间的爱,以后发展为友谊,并最终发展为宽容与合作等社会美德。
同伴之爱阶段是一个学习如何爱各种各样的人的时期,因此也是青少年发展人格的时期。同伴之爱阶段,由于尚未承担养育孩子或维持生计的责任,因此是一个发展人格品德的好时机。总之,只有以爱之名学会让步和包容,才能把家庭经营得温馨有爱。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