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理论 >> 理论前沿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2024-11-01 05:59:50 来源:商丘日报

  □ 张兰兰

  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人类也逐渐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它着重指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认为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和组成部分,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二,反对异化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了劳动的异化,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第三,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共同解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与自然的解放是相互关联的,只有实现人类的解放,才能真正实现自然的解放和可持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中国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促进了该思想的中国化进程。这一进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意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生态环保的措施,如植树造林、水利建设等,从而改变了我国自然生态的面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中央接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精华,并对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的生态环保理念作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明确提出了保护环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各项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强化这一领域的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策略,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开创性和长远眼光的举措,决心坚定、力度强大、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经历了历史性的、具有转折意义的、影响全局的深刻变革。

  三、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减少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依赖。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推广循环经济,鼓励企业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针对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这包括植树造林、湿地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同时,推动公众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中,营造全社会保护和监督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国际环境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通过分享经验、技术和资金等方式,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并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革新与健全,以建立更为公正、合理且高效的全球环境治理机制。四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度。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组织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回收等,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实际行动,推动环保理念的普及和实践。

  展望未来,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同时,我们也应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实践。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