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 正文

奋进在母亲河畔——读阿舍小说《阿娜河畔》

2024-10-25 00:52:34 商丘网-京九晚报

■李季

阿娜河是新疆塔里木河的别称,“阿娜”在维吾尔语中是母亲的意思。阿舍长篇小说《阿娜河畔》是为母亲河所谱的赞歌,也是为母亲河畔的建设者所谱的赞歌。

阿舍用朴实无华的文笔,真实再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代人的人生历程,以及新疆的飞速发展。从修路筑田到种树、种庄稼,兵团人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荒漠、戈壁一步一步变成绿洲,变成绿色家园。

1954年10月7日,新疆十几万军人奉命就地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屯垦戍边的大生产运动。故事就是从连长明双全安家农场开始的。那时的阿娜河下游两岸如月球一般荒凉,明双全和战友们只能在地里挖坑洞住地窝子。有了住处,再从老家接来妻儿,明双全在阿娜河畔就有了家。

明双全的妻子李秀琴是军属的代表,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凭借着对生活的热忱和对家人的热爱,在艰难困苦中帮丈夫撑起了一个家,把贫瘠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十年创业,阿娜河畔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从地窝子搬进了平房,荒漠戈壁变成了农业灌区,水稻垂黄穗,棉花如白云,菜地绿油油,果园香飘飘。随后,支援边疆建设的新一代知识青年来到农场,给阿娜河畔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为边疆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把热血和青春挥洒在这片逐渐远离荒芜的土地上。爱情与背叛、亲情与责任、命运与和解,所有人都围绕着“抵达—定居—安家—扎根”这一叙述模式演绎着自己的故事。

《阿娜河畔》里的出场人物就如阿娜河里的每一滴水,清澈晶莹,携带着各自感人的故事,汇聚在一起,最终汇聚成一条美丽的母亲河,浇灌、养育着这片热土。虽然也有人吃不了这里的苦,一心想着离开,但离开后,他们依然终身怀念这里,怀念那一段挥洒汗水的青春岁月。更多的建设者选择的是留下,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再苦再难,总要有人留下,不然新疆的建设和发展靠谁呢?“眼望四野万象,心如明镜磐石。”明家一家人就是有高尚觉悟的代表,不管生活条件多么艰苦,不管局势如何变换,他们非常清楚自己要像磐石一样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丝毫动摇,全心全意投入到建设中,为边疆的发展竭尽全力。在寂寥又沸腾的边疆,播撒爱和希望的种子。

《阿娜河畔》多角度、多方位地描写了边疆建设的壮阔事业和巨大变迁,展现了几代人在边疆的建设事业中为家国而奉献、为理想而奋斗、为生活而努力的动人篇章。阿舍以兵团二代的身份,以及生于斯长于斯的赤诚之心,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农场建设史和建设者的情感变迁史,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独具特色的烟火人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