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从前天天念叨不让孩子天天盯着手机看的老年人,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两眼一睁,看到熄灯”,沉迷手机无法自拔,这已经是不少老年人的日常。刷短视频到深夜、追网红花钱打榜、网购快递收到手软……如今,许多老年人对“网上冲浪”这件事“溜得飞起”,网络追星比年轻人还“猛”。
正是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触网”,面向他们精准开展的营销随之而来。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利用老年人的孤独,抓住老年人的喜好,盯上老年人的积蓄,他们挖空心思布下了重重“陷阱”,一步步“收割”老年消费者。
有的不良主播在直播间里巧舌如簧,将普通的保健品吹嘘成能“起死回生”的神药。他们打着“关爱老人健康”的幌子,用虚假的实验、伪造的专家证言来哄骗老人。那些一辈子省吃俭用、善良淳朴的老人,花费大量积蓄买来的却是毫无作用甚至可能对身体有害的产品。
有的直播间低价售卖“古董”和“珠宝”,诱骗老人购买投资。在主播的叫卖声里,有售价9999元的圆明园兽首,有定价几百上千元的郑板桥、张大千真迹,还有价格低到让人心动的黄金珠宝。主播声称随时保证高价回收,让投资者稳赚不赔。不少中老年人在直播间买了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藏品”,被掏空了钱包。
还有的直播间以低价旅游为诱饵,吸引老人报名参团。一旦老人们交了钱,所谓的豪华游就变成了“购物游”,不购买指定高价商品就不让老人上车、不让老人住宿,让老人们身心俱疲。
在年轻人看来“一眼假”的直播骗局,为何却能一次次“收割”老年人?
一方面,老年人大多对网络世界的复杂与风险缺乏足够清晰的认知。在他们成长的年代,信息传播相对单一,诚信环境较为淳朴,习惯了相信他人,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成为不良主播眼中的“猎物”。
另一方面,网络直播监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漏洞。直播平台众多,直播形式多样且灵活,新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这给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一些不良主播正是钻了监管的空子,肆意妄为。
直播间成为“坑老间”,不光让老人经济上遭受损失,多年积蓄可能付诸东流,更让他们心理上受到的创伤难以弥补。尊老敬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老人在直播间频频受骗,这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序良俗,更拉低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
“收割”老年人的直播间需要“割除”。监管部门要与时俱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管力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监管。对违规直播行为要严厉惩处,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直播平台也不能唯利是图,必须承担起相应责任。要加强对主播资质的审核,建立严格的直播内容审核机制,对涉及欺骗老人等不良内容的直播间及时封禁,让网络直播成为丰富老人生活、传递温暖关爱的平台,而不是坑害老人的“陷阱”。
同时,基层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与引导,让老人了解网络直播中的常见骗局。家庭成员则要多与老人沟通交流,少一点指责、多一些陪伴,关心他们的生活需求,帮助他们提高网络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