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商丘要闻

《商丘日报》原常务副社长、副总编辑王学思:回眸往事 岁月如歌

2024-09-30 01:06:08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图①:王学思近照。记者 屠良冀 摄

图②:1998年12月30日,市领导到商丘日报社调研,王学思(右)和报社相关负责人陪同。崔申义 摄

图③:1997年12月,王学思(中)出席商丘市政协一届一次会议。 崔申义 摄

扫码看视频

“我见证了《商丘日报》的诞生与发展,如今,它已经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时刻传递着党和群众的声音。”《商丘日报》原常务副社长、副总编辑王学思在参观商丘日报社融媒体中心时高兴地说。

王学思已年逾八旬,在《商丘日报》创刊四十周年之际,这位老报人又回到报社。当他了解到商丘日报社“两报两云一网一端一平台+新媒体矩阵”的“商报融树”全媒体传播格局已经形成,以今日商丘客户端为引领的“网、端、微、屏”新媒体矩阵的强大传播力正在显现,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时,他感到非常欣慰。

王学思是《商丘日报》创始人之一。1984年5月,商丘地委决定创办地委机关报——《商丘报》,并成立筹备领导小组。王学思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当时在文化部门工作。地委组织部门将他调至筹备领导小组,任办公室副主任。他与李景亮、郑宪章成立考察组,先后到南阳、湖北襄樊(今襄阳)、洛阳三家地市报社考察。回来后,由他执笔,考察组向地委呈送了考察报告和办报设想。当时,地委要求《商丘报》于1985年元旦正式创刊。

面对没钱、没场地、没办报专业人才的情况,王学思积极协调地委宣传部,带着从各单位抽调的14名工作人员,到徐州日报社进行业务培训,大家系统地学习了办报知识。对于创办《商丘报》,大家热情高涨、认真学习,很快掌握了办报的基本技能。回到商丘后,大家拿着财政拨付的1.5万元,在商丘地区第二轻工业局租了几间房子,开始正式创办《商丘报》。

创办报纸,首先要确定报头。因为报头是一张报纸的眼睛,非常重要。王学思提出,淮海战役期间,邓小平同志长期在商丘工作,让国家领导人题写报头更有意义。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他又提出,舒同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书协主席,是一位书法大家,不如请他题写报头。王学思四处打听,得知当时的商丘县党史办有个姓朱的干部,能帮忙联系到舒同。王学思便直接找到他,说明了来意。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舒同的墨宝便摆在了王学思的案头。舒同题写的报头宽博端庄、圆劲婉通,是珍贵的书法精品。“当时,周边地市报都非常羡慕我们的报头。”王学思说。

有了报头,开始正式创办报纸。当时一张报纸的订价是3分钱,整年订价才3元钱。为节约开支,大家决定到虞城县印刷厂排印报纸。铅字印刷,每改一遍都很麻烦。那时,往返虞城只有火车和公共汽车,而且一天也没几趟。有一年冬天,两位报社同事由于加班太晚,从虞城回商丘时误了班车,只好坐三轮车回来,半路上因天黑路滑导致翻车,二人掉进了沟里,幸好没有大碍。

经过不懈努力,1984年11月3日,《商丘报》第一份试刊号正式发行,并在11月10日、17日和12月19日连续发行试刊号。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985年元旦,带着墨香的《商丘报》创刊号正式出版。自此,《商丘报》成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1989年1月1日,《商丘报》由一周三期增至一周四期,报名由《商丘报》改为《商丘日报》;1990年1月1日,《商丘日报》由一周四期增至一周六期,并试行自办发行;1995年1月1日,《商丘日报》由四开四版小报改为对开四版大报。1997年7月1日,启用了由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为《商丘日报》题写的报头。

当时,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出台规定,不准公开出版物出现繁体字,而舒同的题字中有繁体的“报”字,报头无法继续使用。王学思等报社负责人辗转找到邵华泽,请他题写报头。邵华泽欣然提笔,为《商丘日报》题写报头。邵华泽题写的报头雄迈清新、敦厚稳重,平稳中彰显力度,亦不失为书法中的精品。

2000年1月,王学思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退而不休,开始了他的另一种诗意人生。他醉心于诗歌创作,书法、旅游也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王学思说,《商丘日报》创刊40年来,担负着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的重要使命,为推动商丘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祝愿《商丘日报》越办越好,为商丘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 记者 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