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便秘困扰 关注肠道健康
商丘市中医院脾胃肝胆科 唐小静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费力、排便不畅、排便次数太少、粪便干结且量少,正常人一般每周排便不少于3次,平均粪便量35g—200g,粪便含水量在60%—80%。便秘患者可表现为每周排便少于3次,有的虽然每日排便多次,但排便相当费力,每次排便所费时间相当长,排出粪便干结如羊粪且数量少,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的感觉。如果便秘持续至少6个月则是慢性便秘,其主要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主要是指无明确脏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原因具体如下: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摄入的食物过少,产生的粪便过少,或饮食过于精细少渣,长期缺乏食物纤维,以及液体摄入量过少,使得粪便在肠道内移到慢水分被过度地吸收,使粪便干燥。
不良的生活习惯:久坐久卧、缺乏运动、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使得肠蠕动减慢,降低肠道神经细胞内的兴奋性,难以形成排便反射,形成便秘。
社会心理因素: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因素打乱正常排便习惯,形成便秘。
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常见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引起,部分患者可表现便秘与腹泻交替。
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以将粪便排出体外。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泻药、止痛药、铁剂、抗抑郁药等药物,可引起肠壁神经麻痹,导致便秘。
对于绝大多数功能性便秘患者,要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及进食过少或进食过于精细;适当进食粗粮及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并养成适量饮水的好习惯;根据自身情况,尽量固定排便时间段,形成条件反射,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增加体育锻炼,避免久卧久坐;劳逸结合,缓解工作压力,积极调整心态。做到这几点大多数功能性便秘是能够改善的,必要时可根据情况服用一些泻剂药物、益生菌及灌肠等对症治疗。
中医认为,便秘的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失常,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可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中成药或中药汤剂。实秘可选择麻仁丸、六磨汤等,虚秘可选择润肠丸、济川煎等。此外,针灸治疗也有助缓解功能性便秘。选择的穴位一般以腹部与下肢的脾经、胃经为主,腹部常选择的穴位包括中脘、下脘、上脘、天枢、气海、关元、大横等。下肢的穴位选择,常见于阴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内庭等,还可以配合上肢的穴位,如曲池、支沟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长期便秘且改善不明显的患者,还是需要去医院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