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豫见华章丨“网”聚爱心 培育“指尖公益”文明之花 网络文明视角下的网络公益行为研讨活动举行
大河网讯 从致力于帮助“银发群体”的“蓝马甲”,到利用“种草”优势实施“乡村漫游”扶持计划的小红书;从成立助学基金帮助辍学孩童圆梦的农村宝妈,到集合“传播+募捐”双轴驱动的微博公益……随着互联网与公益事业的深度融合,网络公益为释放公益热情、汇集公益资源、聚合公益力量、传播公益文化注入一股温馨的暖流,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成果普惠百姓的一个生动缩影。
9月25日,2024年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平行活动——网络文明视角下的网络公益行为研讨活动举办,活动邀请了6位在网络公益领域深耕、闪闪发光的“爱心”人士,共同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推动公益事业的创新发展,让网络文明之花在公益的沃土上绚丽绽放。
利用“种草”优势实施“乡村漫游”助人才返乡创业
网络空间的文明程度,根本上取决于网络空间的文化底蕴,用先进文化滋养和引领网络空间是网络文明培育的重要任务。
蚂蚁集团战略发展部区域(豫晋)总经理张耀翔介绍,“蓝马甲”诞生于2020年,由全国老龄办、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国家反诈中心、工信部反诈中心指导,蚂蚁集团、蚂蚁公益基金会发起,100多家各方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的数字助老公益行动,帮助老人缓解智能手机不会用、不敢用的困境。
“今年五月份,我们发起了‘蓝马甲·老有用了’助老科普网络,致力于链接更多力量,为‘银发群体’提供实用好用的科普内容,帮助他们无障碍融入数字社会,提升生活幸福感。”张耀翔说。
作为日常不可或缺的社交媒体,小红书如何助力公益活动?小红书河南政旅总经理赵银涛分享了实施的小红书公益“乡村漫游”行动。依托小红书平台,“乡村漫游”扶持计划积极向乡村引入资金、人才、技术、生活方式等城市资源要素,将露营、city walk等年轻化、潮流化、生活化的趋势带到乡村,吸引城市游客向乡村流动,同时吸引曾经走出农村、具有城市生活经验和知识的人才返乡创业,赋能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融合。
赵银涛透露,未来三年,小红书计划助力中国300个乡村通过文旅振兴实现自身发展和城乡融合,积极探索东西部协作新模式。
因为淋过雨,所以更想为他人撑把伞
网络连接你我,公益凝聚温暖。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品牌中心负责人殷明勋,从“五位一体”的精准扶贫模式帮扶14万户39万人脱贫,到实施系列聚爱活动支持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再到通过牧原旗下电商平台优选特色农产品,带动近万户低收入群众增产增收,分享了《牧原聚爱公益实践》在聚爱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宽的经历。
“我们现在也开拓了网络公益平台,无论线上 线下,每消费一笔,都会向聚爱公益捐赠0.05元,目前该渠道已筹集公益资金20余万元,主要用于困难家庭慰问及帮扶。”殷明勋说,牧原将始终坚持创造价值,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动当地及社区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共创美好未来。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更想为他人撑把伞。”拥有1500万粉丝的团队的抖音达人董艳颖,分享了她成立助学基金的初衷。
“现在我有能力了,就很想给那些有困难的孩子一份助力,通过我自己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更多的教育。”董艳颖说,她会坚持把爱心公益做下去,帮助那些因为经济困难面临辍学风险的孩子继续“圆梦”。
网络公益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爱心可以在瞬间跨越千山万水。它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搭建了一座广阔的桥梁,使求助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善意与关怀。
“数字技术”赋能慈善 使网络公益蔚然成风
“我们联合省慈善总会设立网络文明建设公益基金,主要依托省慈善总会、省网联会进行专项基金的组建、募集、使用、管理等工作,以项目为载体向省内外相关企业平台等募集资金、接受捐赠。”河南省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何彧说,这是拓展公益载体、丰富公益内涵的创新形式,有助于充分发挥公共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撬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网络空间文明建设。
“基金成立后,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切实管好用好慈善资金,积极开展基金活动,做好基金信息公开,在省委网信办指导和爱心企业的支持下,推动基金健康有序发展,为我省网络文明建设事业贡献慈善力量。”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秘书长杨吉中说。
如何让互联网推动公益发展得更快更好,使网络公益蔚然成风?何彧认为,一是注重优良传统的赓续、价值理念的宣介,使网络公益主题更加突出;二是注重信息技术的赋能、形态模式的创新,使网络公益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三是注重社会各界的协同、行业优势的发挥,使网络公益参与主体更加多元。
“下步工作中,我们要紧紧围绕‘三个注重’,做到‘三个更加’,携手有关部门、互联网企业、广大网民等,不断拓展网络公益的深度广度,努力让互联网推动公益发展得更快更好,让公益推动互联网的底色更暖更亮。”何彧说。(祝传鹏 王苑/文 范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