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为了红色基因的传承

2024-09-25 00:08:24 京九晚报

  今年80岁的共产党员张庆珍,虽已退休多年,却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本色,紧跟时代步伐。自2019年起,他以个人之力修缮复建中共湖西地委单虞县张楼情报站旧址,并免费向社会开放。如今,这座旧址已被商丘市委组织部、商丘市委老干部局、虞城县委宣传部等20多家单位定为革命教育基地,接纳参观人员3万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出身革命家庭

  1944年1月,张庆珍出生于虞城县城北张楼村。他的家庭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父亲张合银在中共地下党组织——湖西地委敌工站站长、特派地下党员李汝泰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虞城县第一位地下党员。

  当时,张合银以做小生意为掩护,在解放区和敌占区之间穿梭,秘密传递机密情报,散发革命传单,为八路军运送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在那个充满危险的年代,张庆珍一家都在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幼小的张庆珍就经历了父母将枪支藏匿在自己的襁褓里,躲过日伪军检查的惊险时刻。解放战争时期,为躲避敌人的“斩草除根”,年少的张庆珍多次变动住址,居无定所,却一次次巧妙地躲过了敌军的搜查。

  这些经历在张庆珍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参加工作以后,他始终勤奋努力,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报效祖国。

  自费复建革命旧址

  位于虞城县利民镇的中共湖西地委单虞县张楼情报站旧址,是张合银的故居,也是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搜集敌伪情报的重要落脚点。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座旧址年久失修,破旧不堪。

  2019年,退休在家的张庆珍自筹资金开始了复建工作。从设计图纸方案到聘请工匠修葺,从搜集革命故事到制作展板,张庆珍亲力亲为。他四处奔波,只为了让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旧址重现昔日的风采。历经一年半时间,张庆珍终于修缮恢复了情报站的原貌。在此基础上,他又收集整理了一批珍贵的党史资料,用声响资料和展板再现了红色特工们当年对敌斗争的真实场景。

  如今,这座“红色党史教育基地”已经接待了前来参观的机关、团体100多个,干部群众和学生3万多人次。张楼情报站旧址也被商丘市人社局、商丘市金融监管分局、中共虞城县委宣传部、虞城县委党史办、虞城县委老干部局等十余家单位挂牌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

  两年来,商丘市委组织部、商丘市委老干部局、虞城县委组织部、虞城县委老干部局、虞城县机关工委、商丘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等20多家单位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和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到张楼情报站现场进行党史教育。在这里,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近距离感受革命先辈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讲好红色故事

  张庆珍是张合银的长子,他不仅自费复建了革命旧址,还积极承担起讲好红色故事的责任。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张庆珍多次在张楼情报站旧址饱含深情地向现场人员讲述父亲等革命先辈英勇斗争的事迹。讲到动情处,老人声泪俱下,令现场听众肃然起敬。

  为了搜集更多的革命故事和历史资料,张庆珍先后自费到北京、山东等地拜访李汝泰、李庆先等老人,当面问询请教,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在此基础上,张庆珍与著名作家宋成树、蓝文君一起,历经200天,完成了长篇纪实文学《老河魂》《故道特工》《红色特工张合银》等书籍,共计76万字。之后,张庆珍自筹资金将这些书籍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承印4500册。出版后,他将这些书籍免费赠送给商丘、虞城的机关、学校及单县档案馆、湖西革命纪念馆等百余个单位。

  张庆珍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他自费复建革命旧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先辈的事迹代代相传。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红色基因的传承,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文/图 本报融媒体记者 成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