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县林七乡小蒲草编织致富梦
金秋处处好“丰”景。9月16日,走进民权县林七乡金庄村,只见一条干净整洁的道路穿村而过,错落有致的民居相互掩映。笔者见到返乡创业青年刘赢时,他正在自己创办的鲁豫工艺品绳厂里忙活着。
“不但手要巧,还要有力量,得压实喽。”在刘赢的手中,只见“调皮”的绳条正交错编织。不一会儿,一个结实的吊篮底就已成形。刘赢说,除了手头的活儿,编收纳筐、水果盘等也不在话下。
早些年,刘赢在外务工,接触到了草编工艺品这一行业。在2008年回家过节,他发现地处黄河故道北岸的老家林七乡,湿地坑塘连片交错,蒲草资源丰富,玉米皮更是常见,为工艺品编织提供了原材料。
说干就干,刘赢当即辞掉工作,开始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打蒲草、拧草绳、做草编工艺。一开始,他自己摸索钻研编织技术,后来向各地的老师傅请教各种工艺品的编织方法和诀窍,慢慢地练就了一门好手艺。
如今,在刘赢带领下,靠编织走上富裕道路的村民并不在少数,沿黄河故道秋水湖南北两岸,金庄、司庄、付庄等10余个村庄,近60%的村民在农闲时节从事草编加工。
刘赢介绍:“我们厂现有自动编绳机1000多台,传统式纺绳机5000多台,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把其中1000余台编绳机免费发放到纺织户手中,让他们在家作业,按每斤7元统一回收纺织户手中草编绳,年收草编绳300万余斤。每年为本乡及周边乡镇6000多户编工增收2000多万元。”
刚装满一车蒲草准备拉回家编织的金庄村村民赵荣花说:“我今天拉了200多斤蒲草,两天多就能纺完,一天大概能挣100多块钱。”
“草编产业不仅可以将蒲草和玉米皮变废为宝,还解决了解决了秸秆无法处理和焚烧污染环境的难题。”林七乡党委书记杨娜说。
看着村民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了,刘赢也高兴得很:“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快发展,拓展市场、弘扬草编文化,带领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宁津瑜